成都单位买社保个人扣多少钱一个月 成都市个人缴纳社保每月多少钱

本文目录

  1. 成都单位买社保个人扣多少钱一个月
  2. 成都市个人缴纳社保每月多少钱
  3. 成都社保员工扣多少
  4. 成都社保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区别
  5. 代缴社保一个月多少钱
  6. 社保断交一个月有什么影响

成都单位买社保个人扣多少钱一个月

城镇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标准,社平工资的40%、60%、80%和100%执行。40%一档每月为438.6元,60%一档每月为658元,80%一档每月缴纳877.2元,100%一档每月缴纳1096.4元。

成都市个人缴纳社保每月多少钱

四川成都社保缴费档次表2022如下:

成都单位买社保个人扣多少钱一个月 成都市个人缴纳社保每月多少钱

1、年满6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2022年度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险费的5个缴费档次分别为16547.40元、33094.80元、49644元、66191.40元、82738.80元;

2、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城乡居民,2022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的5个缴费档次分别为1103.16元、2206.32元、3309.60元、4412.76元、5515.92元;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全口径工资的300%,即20355元每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成都社保员工扣多少

法律分析:如果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来参保,成都职工社保:用人单位需要承担821.75元,职工个人要承担337.11元,而五险费用最高费用为1158.86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成都社保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区别

1、以个人身份参保和以企业参保,最直接的区别是:以企业参保,可以购买“工伤、失业、生育险”。个人身份,只能购买“养老,医疗”。而工伤、失业和生育险,无疑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上下班过程中受伤。

2、再说缴费基数,两种都是可以选择的,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分别是“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300%。至于公司买社保会比你个人买便宜,需要你好好掂量一下,毕竟挂靠公司除了收取为你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的支出,还要为你买工伤、失业、生育,还要再赚你一笔。结果肯定比你自己买高很多。你所说的1300元和850元,是因为两都选的档次不一样,一个是高档品,一个是地摊货,放在一起比价格很不合适。

3、养老、医疗这一块的待遇,不区分公司或个人购买,但是都认同一点”多缴多得“。

代缴社保一个月多少钱

代缴社保一个月多少钱

以易社保的代缴社保业务为例,个人代缴社保服务费:39.9元/人·月;公积金服务费:29.9元/人·月。不同的社保代缴机构的收费标准不同。除此之外,个人还需要承担个人以及公司部分的社保费用。

代缴社保注意事项:

1、需要社保代缴的话,需要前单位将社保或住房公积金封存,之后方可正常在社保代缴机构进行社保参保。

2、需要注意社保扣款时间,以苏州市为例:

(1)社保扣款时间:当月22号左右;到账时间:月底至次月初。

(2)住房公积金扣款时间:当月25号左右;到账时间:月底至次月初。

3、在苏州市,如果是缴纳社保的话,需要三个月左右发卡。需要准备两张两寸白底证件照,具体按照代缴社保机构的流程进行。

社保断交一个月有什么影响

【法律分析】:社保一旦断缴,首先影响的是当下的社保待遇。比如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进而影响大城市的买房资格、子女上学资格、落户资格等。如果因工作原因导致社保断缴,只要三个月内补缴上就可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用人单位的成立、终止情况,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