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 2014年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本文目录

  1. 2019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
  2. 2014年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3. 四川省成都市单位社保有几个档次
  4. 成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5. 成都市属事业单位公积金
  6. 机关事业单位2020年涨工资

2019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事业单位人员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交保险的。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改变

人手发放一张社保卡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2014年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法律分析:2014年10月以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是不需要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的,之后因政策调整,养老金并轨后才进行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指定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事业单位聘用至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管理岗位。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人员的事业单位聘用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岗位,也不得聘用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内设机构正职岗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四川省成都市单位社保有几个档次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2016年成都市人社局(微博)公布了最新的度用人单位及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和度个体参保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标准。成都市今年度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使用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从今年1月起按49018元执行。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分为最低档326.8元、一档490.2元、二档653.6元、三档817元一共4个档次。

四川省统计局公布了度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9018元(以下简称“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成都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7644元(以下简称“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成都市度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使用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也随之调整。

城镇个体参保人员申报缴费档次涉及的上一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从今年1月起按49018元执行。1至5月期间已申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其申报的缴费档次与公布数据对应缴费档次之间的差额部分,本人应当在12月24日前足额缴纳。

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分为最低档326.8元、一档490.2元、二档653.6元、三档817元一共4个档次。1至5月期间已申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其申报的缴费档次与公布数据对应缴费档次之间的差额部分,本人应当在12月24日前足额缴纳。对应的4个档次,1~5月每月应当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差额39.4元、59元、78.8元、98.4元。

城镇个体参保人员申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涉及的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从6月起按47644元执行,其中:按统账结合9.5%比例(含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缴费的,以3176元(月平均工资的80%)为月缴费基数,月缴费金额301.72元;按住院统筹4%比例缴费的,以3970元为月缴费基数,月缴费金额158.8元;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0.6%,以3970元为月缴费基数,月缴费金额23.82元。

成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个人参保信息综合查询操作指南

1.1查询密码

★截止到2009年7月10日前未设置过社保查询密码的参保用户,系统将自动为其设置一个初始查询密码。初始查询密码为参保用户18位身份证的最后8位数字(最后一位若为X的,X统一转为0)。

★在系统统一设置个人社保初始查询密码后,各参保用户应及时登录本网站修改初始密码。(见图1-1-1)

图1-1-1

★为与社保卡6位交易密码区别,查询密码必须设置为8位数字。

★在提示查询密码修改成功后,系统自动转到“个人社保查询”页面。

(见图1-1-2)

图1-1-5

★若登录成功,则可查询到本人社保信息;若使用初始查询密码无法登录的参保用户,请及时到参保的社保经办机构核实个人身份证信息。

★特别提示:

1、此查询密码仅能在劳动保障网上查询本人社保信息时使用,不能取代原社保卡6位密码,在医院药店进行个人账户支付使用。

2、若您忘记查询密码,可修改此密码,只需进入‘修改社保查询密码’页面,重新修改一次新密码即可。见图(1-1-3)

1.2登陆查询系统

本人可在网站首页登陆“办理通道”页面,输入社保编码和查询密码,然后点击“登陆”按钮。(见图1-2-1)

图1-2-1

登陆成功后的页面将显示个人的基本信息(见图1-2-2):

图1-2-2

可以通过点击页面左边目录树查询本人参保信息:(见图1-2-3)

图1-2-3

1.3查询界面简介

登录成功后的显示为“个人基本信息”如图1-2-2,该界面分为两个版面,左版面为查询项目,右版面为查询结果显示。

左版面包括查询项目为:

(1)基本信息(公用)

(2)参保信息(公用)

(3)参保变更信息(公用)

(4)银行代扣协议(个体参保人员专用)

(5)银行代扣明细(个体参保人员专用)

(6)个体扣款对账(个体参保人员专用)

(7)医疗保险信息(公用):医疗参保信息、医疗参保缴费月账、医疗个人账户总账、医疗个人账户划入明细、医疗个人账户支付明细、异地医疗个人发放明细、补充医疗参保信息、医疗转入基本信息、医疗转入缴费明细。

(8)养老保险信息(公用):养老参保信息、养老个人账户信息、养老缴费月账、养老转入基本信息、养老转入缴费明细、退休人员信息、养老金调整信息、补充养老保险。

(9)机关事业保险(机关事业参保人员专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个人基本信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账户信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缴费月账、机关事业转入基本信息、机关事业转入缴费明细、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

(10)生育保险(公用):生育保险基本信息、生育保险缴费明细信息、生育待遇、计划生育手术费、生育保险转入信息。

(11)工伤保险(单位参保人员专用)

(12)失业保险基本信息(单位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参保人员专用)

(13)失业保险转入信息(单位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用)

(14)综合保险信息(参加非城镇户籍人员综合保险人员专用):综保个人基本信息、综保个人账户信息、综保个人转移信息、综合保险医疗账户总汇、综合保险医疗账户明细、综合保险医疗账户支付。

(15)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信息(征地农转非人员专用)

以上信息项为本人查询时,社保参保信息。若本人无相对应信息项信息,则会在本页提示“对不起,你没该项参保记录!”。

1.4查询信息介绍

1.4.1个人基本信息(见图1-4-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社会保险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出生日期、参工时间。

图1-4-1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

1.4.2个人参保信息(见图1-4-2)

显示信息内容:险种、参保状态、参保时间、中止时间、单位编码、单位名称。

图1-4-2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补充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员。

1.4.3个人参保变更信息(见图1-4-3)

显示信息内容:险种项目、变更时间、变更原因、单位编码、单位名称。

图1-4-3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补充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员。

1.4.4银行代扣协议(见图1-4-4)

显示信息内容:险种、代扣银行、银行账号、缴费档次、扣款开始期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经办时间。

图1-4-4

使用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1.4.5银行代扣明细(见图1-4-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扣款期号、险种、缴费基数、实收金额、社保处理标志、代扣银行、银行处理标志、实收时间。

图1-4-5

使用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银行代扣明细。若输入“0000”则显示所有年度的银行代扣明细。

“社保处理标志”为“已实收”、“银行处理标志”为“已处理”则表示当期对应险种扣款成功。

1.4.6个人扣款对账(见图1-4-6)

显示信息内容:扣款期号、险种、缴费基数、实收金额、代扣银行、处理标志、实收时间。

图1-4-6

使用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扣款对账明细。

处理标志为“扣款成功”则表示扣款成功;“在途”则表示处于银行代扣过程中,若超过2个月,则表示银行代扣失败。

1.4.7医疗保险信息

1.4.7.1医疗参保信息(见图1-4-7-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人员状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医疗保险缴费截止期号、初次参保时间、本单位参保时间、申报基数、人员类别、缴费基数、报销比例。

图1-4-7-1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7.2医疗缴费月账(见图1-4-7-2)

显示信息内容:单位编码、期号、缴费基数、单位应缴金额、个人应缴金额、单位实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实收时间。

图1-4-7-2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医疗缴费明细。若输入“0000”则显示所有年度的医疗缴费明细。

1.4.7.3医疗账户总账(见图1-4-7-3)

显示信息内容:历年结转总额、本年收入金额、本年支出金额、账户余额。

图1-4-7-3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7.4医疗账户划入明细(见图1-4-7-4)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年度、月份、缴费基数、单位实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划入账户金额、实收时间。

图1-4-7-4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表格下方“合计”为“划入账户金额”总计金额。

1.4.7.5医疗账户支付明细(见图1-4-7-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账户支付时间、医疗机构名称、支付金额、支付类别。

图1-4-7-5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支付类别分为“药店购药”和“普通门诊”两类。

表格下方“合计”为“支付金额”总计金额。

1.4.7.6异地账户发放明细(见图1-4-7-6)

显示信息内容:姓名、个人编码、拨付期号、拨付金额、处理标志、单位编码、单位名称。

图1-4-7-6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属于异地医疗发放人员。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异地发放明细。若输入“0000”则显示所有年度的异地发放明细。

1.4.7.7补充医疗参保(见图1-4-7-7)

显示信息内容:姓名、个人编码、保单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缴费金额、原保单位编码、到账日期。

图1-4-7-7

使用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界面将自动根据查询本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情况,分别显示补一、补二、补三、补四各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信息。

1.4.7.8医疗转入基本信息(见图1-4-7-8)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缴费开始时间、缴费终止时间、转移类型、累计缴费月数、业务编号、转移前社保机构名称。

图1-4-7-8

使用人员:同城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转入的参保人员。

1.4.7.9医疗转入基本信息(见图1-4-7-9)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缴费期号、业务编号。

图1-4-7-9

使用人员:同城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转入的参保人员。

1.4.8养老保险信息

1.4.8.1养老参保信息(见图1-4-8-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身份证、单位编码、险种状态、现在所属单位名称、参工时间、当前申报基数、最末缴费期号、当前缴费基数、初次参保时间、视为缴费年限、连续工龄。

图1-4-8-1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险种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养老保险关系已办理转出、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8.2养老个人账户信息(见图1-4-8-2)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年度、截至上年末累计缴费月数、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累计本息、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截止本年末个人养老账户累计金额、本年单位划入账户金额、本年个人划入账户金额、本年缴纳单位缴费划拨部分本年计入利息、本年缴纳账户个人缴费部分本年计入利息、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在本年产生的利息、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累计本息在本年产生的利息、本年补退历年单位划入累计本息、本年补退历年个人划入累计本息。

图1-4-8-2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所涉及项目间关系:

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累计本息=上一年“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累计本息”+上一年“本年单位划入账户金额”+上一年“本年缴纳单位缴费划拨部分本年计入利息”+上一年“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累计本息在本年产生的利息”

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上一年“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上一年“本年个人划入账户金额”+上一年“本年缴纳账户个人缴费部分本年计入利息”+上一年“截止上年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在本年产生的利息”

截止本年末个人养老账户累计金额=上一年“截止本年末个人养老账户累计金额”+“本年单位划入账户金额”+“本年个人划入账户金额”

1.4.8.3养老缴费月账(见图1-4-8-3)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单位编码、期号、缴费基数、单位应缴金额、个人应缴金额、单位实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实收时间。

图1-4-8-3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2019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 2014年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养老缴费月账明细。若输入“0000”则显示所有年度的养老缴费月账明细。

1.4.8.4养老转入信息(见图1-4-8-4)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缴费截止时间、转移类型、基金转移总额、视为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单位划入部分、个人缴纳部分、业务编号、转移前社保机构名称。

图1-4-8-4

使用人员:已办理养老保险转入业务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转移类型:分为“省内转入”、“市内转入”、“省外转入”。

1.4.8.5养老转入账户信息(见图1-4-8-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年度、养老当年缴费月数、当年缴费基数、业务编码。

图1-4-8-5

使用人员:已办理养老保险转入业务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1.4.8.6退休人员信息(见图1-4-8-6)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参工时间、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实际离退休时间、退休类型、待遇发放形式。

图1-4-8-6

使用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1.4.8.7养老金调整信息(见图1-4-8-7)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参工时间、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实际离退休时间、退休类型、待遇发放形式。

图1-4-8-7

使用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进行过调待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

1.4.8.8补充养老信息(见图1-4-8-8)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保单编码、缴费金额、缴费到账日期、保单状态。

图1-4-8-8

使用人员:已办理过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9机关事业保险

1.4.9.1机关养老基本信息(见图1-4-9-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身份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参工时间、人员状态、当前申报基数、当前缴费基数、最末缴费期号、视为缴费年限、初次参保时间、本单位参保时间。

图1-4-9-1

使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人员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养老保险关系已办理转出、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9.2机关养老账户信息(见图1-4-9-2)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单位编码、年度、缴费月数、缴费基数和、单位缴纳记入个人账户金额、个人缴纳记入个人账户金额。

图1-4-9-2

使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9.3机关养老缴费月账(见图1-4-9-3)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单位编码、期号、缴费基数、单位应缴金额、个人应缴金额、单位实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实收时间。

图1-4-9-3

使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请在查询年度中输入对应年份如“2008”,点击“提交”按键,将显示2008年本人机关事业养老缴费月账明细。若输入“0000”则显示所有年度的机关事业养老缴费月账明细。

1.4.9.4机关养老转入信息(见图1-4-9-4)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缴费截至时间、转移类型、基金转移总额、视为缴费月数、单位划入部分、实际缴费月数、个人缴纳部分、业务编号。

图1-4-9-4

使用人员:办理了转入业务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转移类型:分为“系统内基本养老转入”、“同城转入”、“省外转入”、“省内转入”、“系统内综保转入”。

1.4.9.5机关养老转入账户(见图1-4-9-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年度、养老当年缴费月数、当年缴费基数、业务编码。

图1-4-9-5

使用人员:办理了转入业务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9.6机关离退休信息(见图1-4-9-6)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参工日期、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实际离退时间、退休类别、待遇发放方式、当前月应发养老金。

图1-4-9-6

使用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10生育保险信息

1.4.10.1生育基本信息(见图1-4-10-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申报基数、缴费基数、初次缴费期号、初次参保时间、最末缴费期号、本单位参保时间、人员状态、参工时间。

图1-4-10-1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人员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养老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养老保险关系已办理转出、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10.2生育明细信息(见图1-4-10-2)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单位编码、缴费基数、单位缴费金额、个人缴费金额、缴费期号、实收时间。

图1-4-10-2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10.3生育待遇信息(见图1-4-10-3)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计算天数、拨付金额、复核时间。

图1-4-10-3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10.4计划生育手术费(见图1-4-10-4)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支付项目类别、支付金额、复核时间。

图1-4-10-4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1.4.10.5生育转入信息(见图1-4-10-5)

显示信息内容:姓名、个人编码、性别、身份证、缴费开始时间、缴费截止时间、实际缴费月数、视同缴费月数、转移前连续缴费月数、转移前平均缴费基数、转移类型、业务流水号。

图1-4-10-5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转移类型:分为“系统内转入”、“同城转入”。

1.4.11工伤保险信息(见图1-4-1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人员状态、本单位参保日期、申报基数、缴费基数。

图1-4-11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人员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工伤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工伤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养老保险关系已办理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12失业保险信息(见图1-4-12)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人员状态、本单位参保日期、申报基数、缴费基数。

图1-4-12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人员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工伤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工伤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养老保险关系已办理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13失业转入信息(见图1-4-13)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缴费开始时间、缴费截止时间、失业视同缴费月数、转移类型、业务流水号。

图1-4-13

使用人员: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个体参保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

转移类型:分为“同城转入”、“省外转入”、“省内转入”。

1.4.14综合保险信息

1.4.14.1综保基本信息(见图1-4-14-1)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单位编码、单位名称、参保来源、缴费基数档次、初次参保时间、再次参保时间、最末缴费期号、个人参保状态、中止(封存)时间、中止(封存)原因。

图1-4-14-1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个人参保状态分为三类:“参保缴费”为综合保险处于缴费状态;“暂停缴费”为综合保险处于停止缴费状态;“终止缴费”为综合保险关系已办理转出、出国定居、退休等手续。

1.4.14.2综保账户信息(见图1-4-14-2)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单位编码、年度、缴费月数、缴费基数和、单位应缴金额、个人应缴金额、老年补贴个人账户金额。

图1-4-14-2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1.4.14.3转入综保信息(见图1-4-14-3)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单位编码、缴费月数、年度、缴费基数和、转移类型。

图1-4-14-3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转移类型:分为“同级基本养老转入”、“同级机关养老转入”、“市内基本养老转入”、“市内机关养老转入”。

1.4.14.4综保医疗账户总汇(见图1-4-14-4)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历年结转总额、本年收入金额、本年支出金额、账户余额。

图1-4-14-4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1.4.14.5综保医疗账户明细(见图1-4-14-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年度、月份、缴费基数、划入账户金额、实收时间。

图1-4-14-5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1.4.14.6综保医疗账户支付(见图1-4-14-6)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账户支付时间、医院(药店)名称、个人账户支付金额、支付类别。

图1-4-14-6

使用人员:非城镇户籍企业职工、非城镇户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1.4.15综保医疗账户支付(见图1-4-15)

显示信息内容:个人编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出生日期、征地日期、视同实缴养老缴费月数、征地人员类别、补贴养老缴费月数、补医疗缴费月数、个人缴费划账户金额、统筹账户部分金额、个人划账户部分利息、统筹划账户部分利息。

图1-4-15

使用人员:有征地信息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有征地信息的个体参保人员、有征地信息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人员。

成都市属事业单位公积金

事业单位公积金每月为工资的百分之10。

事业编制公积金的月度金额要根据工资核算,因为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公积金的存缴比例是5%到12%之间,而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公积金都是按照最高12%来缴纳的。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基数原则上按照缴存人上一年度月平均纳税收入计算。

公积金特点

1、普遍性:城镇在职职工,无论其工作单位性质如何、家庭收入高低、是否已有住房,都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2、强制性: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有权力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按《条例》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返还性:职工离休、退休,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或出境定居等,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将返还职工个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积金

机关事业单位2020年涨工资

2022年退休涨工资的政策标准如下,如果是在2018年12月前,按照相关的规定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总体的调整水平都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百分之五左右来确定。还要继续采取限额的调整、联动的调整、适度倾斜互相结合的方法,基本统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关于退休金的调整办法。2020年退休涨工资的政策标准如下,如果是在2018年12月前,按照相关的规定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总体的调整水平都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百分之五左右来确定。还要继续采取限额的调整、联动的调整、适度倾斜互相结合的方法,基本统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关于退休金的调整办法。2020年退休涨工资的政策标准如下,如果是在2018年12月前,按照相关的规定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总体的调整水平都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百分之五左右来确定。还要继续采取限额的调整、联动的调整、适度倾斜互相结合的方法,基本统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关于退休金的调整办法。

拓展资料:法定退休工资涨工资标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或15年及其以上者,基本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计发: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十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有独生子女证的,增加养老金总额的5%。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另有过渡性养老金。

法律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第一条1、调整范围。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2、调整水平。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3、调整办法。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基本统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