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成都人公司交外地社保有影响吗
公司是不可以交异地社保的,根据相关规定,职工所在工作单位,必须要按时足额的为在职职工缴纳当地社保。如果个人在外地工作,想要在户籍地交社保可以让公司把社保所要缴纳的费额通过折算成工资的方式一并发给员工,然后由员工在当地的个人流动窗口进行缴纳。
拓展资料
社保缴费是指参加各类社保保险并缴纳保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特指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社保缴费分为两部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
步入2015年,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各地普遍以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社保缴费基数,工资平均数不到下限的按照下限算,超过上限的按照上限计算。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社会平均工资存在虚高成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社会群体平均收入的真实情况”。因此,社保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联动机制本身就值得商榷。此外,社保缴费基数上浮势必加大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负担,如何平衡好参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还需要统筹考量,拿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其一,降低社保缴费率。眼下,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36.6%,个人为11%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在国际上属于偏高水平。在社保缴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再来大幅提高社保缴费基数,无疑将进一步加重缴费负担,影响参保热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社保缴费基数和费率的调整必须同步进行,合理调整不同收入群体水平,减轻低收入者负担。
社保基数
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
缴费比例
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具体社保费缴费比例分别为: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
外地人可以自己在成都交社保吗
法律主观: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当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只需要在网上就能学习了解。
一、外地户口怎么在成都缴纳社保外地户籍人员分以下方式参保:如果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在成都就业: 1.有用工单位的应通过用人单位参保,由用人单位办理参保手续; 2.已取得成都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员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到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参保。 3.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个体人员身份参保,需提供我市就业部门或街道(乡镇)、社区出具的《灵活就业证明》,到我市区(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就近就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4.或向长期居住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申请,通过后可办理个体参保手续。如果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则不能在成都市参保: 1.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可本人持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或居民身份证); 2.并按参保社保局要求提供银行账号用于扣款缴费; 3.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成都任一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个体参保(续保)手续即可。本市办理个人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登记,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女性初次参保人员的年龄不满50周岁,男性初次参保人员的年龄不满60周岁。 2.续保人员在本市已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且目前中断缴费。二、社保的概念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但是劳动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缴费义务,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在成都交的社保,在异地能用吗
成都的社保卡不可以在外地使用,在药店买药必须是成都市的药店才可以刷社保卡。另外在四川省内其它市或跨省就医的话,需要个人凭借社保卡与其他先关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并且将异地就医登记信息录入。
外地人可以在成都个人买社保吗
外来人如何样可以在成都买社保吗与我们日常的工作或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只听说过,却不知到它具体是如何,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的阅读,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外来人怎么样可以在成都买社保吗
外来人可以在成都买社保,外地户籍人员分以下方式参保:
如果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在成都就业:1.有用工单位的应通过用人单位参保,由用人单位办理参保手续;
2.已取得成都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员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到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参保。
3.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个体人员身份参保,需提供我市就业部门或街道(乡镇)、社区出具的《灵活就业证明》,到我市区(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就近就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4.或向长期居住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申请,通过后可办理个体参保手续。
如果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则不能在成都市参保。
二、成都个人社保代理缴费流程
外地人在成都是不能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的,如果你是流动就业人员,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劳动者或者是准备辞职人员,那么你就需要找第三方代缴社保。
1、个人与第三方社保代理机构签订代理社保协议。
2、个人确定缴纳成都社保基数、缴纳个人社保缴费标准。
3、个人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4、个人把社保费用与社保代缴服务费用统一打给第三方社保代理机构,代理机构收到款项后,帮助个人缴纳社保。
三、成都市社保卡办理流程
单位办理流程
1.申请单位持加盖单位公章的《成都市社会保险卡制作申报表(单位)》向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市或区(市)县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2.申请受理七个工作日后,申请单位凭《成都市社会保险卡制作申报表(单位)》及领卡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领取社保卡。
个体参保人员办理流程
1.申请人携带个人身份证(户口)原件向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市或区(市)县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并填写《成都市社会保险卡制作申报表(个人)》;
2.申请受理七个工作日后,申请人凭《成都市社会保险卡制作申报表(个人)》及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领取社保卡;
如是代办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户口)原件及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
成都社保可以在其他城市使用吗
成都医保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异地使用流程如下:
1、先备案。先备案是指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目前我们全国有统一的备案表,进行了明确,关键的信息是两条。一是要说清楚备案的原因是什么,当事人是出去常驻还是异地安置,还是在外面工作,还是转诊转院,要把原因告诉经办机构。二是要去什么地方。经办机构采集这两个关键信息后,传到国家的结算系统,到相关的地区和医疗机构,其他的信息社保卡都有,比如姓名、卡号,不需要另外采集。
2、选定点。选定点就是说群众需要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比如选择去北京、上海看病,要到这些地方的跨省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去。大家可以在公布的网站上实时查询机构有哪些,是什么级别,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查询出来。参保人员到外地可以选择的医疗机构范围越来越大。
3、持卡就医。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持卡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患者一定要用社会保障卡,要持卡办理入院和结算。无论是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还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人员,只要按规定进行备案,履行相应的手续,都可以享受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外地人怎么交社保
外地人交社保流程如下:
1、一般外地户口是不能以个人名义在本地缴纳社保的。
2、外地人可以入职当地的公司,用公司的名义缴纳社保。
3、如果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加入公司工作,可以找社保代缴公司缴纳社保。
4、如果你有在那边参加工作,那你可以要求你的公司为你缴纳社保,这个是政策规定的,单位必须为自己的员工购买社保,如果公司不给你办理社保,那你可以去举报或者投诉他们。
5、缴纳的费用根据你自己的工资缴纳,如果你的工资比当地的最低基数要低那么就按当地的最低缴纳标准来缴,如果工资比最低基数高,那么就按你实际工资交,社保包括公司给你缴纳部分和自己缴纳部分部分组成。
6、如果后期你需要变动工做地点,那么你需要把社保一起转移过去,只需要到你现在缴纳社保当地办一个社保转移手续行,直接转到你现工作地或者直接调回户籍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