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成都买房社保是累计还是连续
成都社保买房条件是连续缴纳2年社保。在没有户口的情形下,需要连续24个月单位社保才能有购房资格。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入户的,不得作为单独家庭购房。离异后任一家庭成员两年内购买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社保缴纳流程如下:
1、到社保机构个人缴费窗口领取并填写《社会保险个人缴费申报表》和《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
2、持《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到开户银行加盖公章;
3、持参保需提供的资料、《社会保险个人缴费申报表》和《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合同书》到户籍所在区的社保机构个人缴费窗口办理参保手续;
4、需办理《劳动保障卡》的,必须本人前来办理,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市公安机关认可的第二代身份证联网相馆的数码照回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成都买房要求的社保是几险
成都买房必须提供24个月的社保。成都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主城区已拥有1套住房的,可以再购买第2套住房,暂停购买第3套住房。外地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主城区无住房的,可凭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在主城区购买1套住房,暂停购买第2套住房,不能提供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外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主城区购房。
成都买房时应该注意什么?
1、首先必须了解开发商的售楼书,售楼书通常是开发商所做的宣传广告,在阅读售楼书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售楼书中是否有商品房的预售许可证,这是对开发商资质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确认预售许可证的真实性,一个是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核对,核对这家房地产开发商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是不是有预售许可证。
2、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审核售楼书的外观图、小区整体布局图、价格、地段、房型、规划配套、优惠条件以及投资者等信息,决定是否购买。怎么保证售楼书的内容具有法律效率?我看到售楼书之后确实非常感兴趣,但是又怕最后买了房子以后,不象售楼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美妙?怎么办?根据法律的规定,如果要从法律上确保售楼书本身具有法律效力,就一定要把售楼书的内容明确的写到后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这是法律规定要有的。
3、如果我就是认定售楼书中所描绘的物业的美妙环境,这么好的户型、这么好的地段,想确保、约束开发商一定要按照售楼书中说的履行它的义务,就把售楼书的内容向开发商提出写到合同中。这样的话,一旦开发商没有按照售楼书写到商品购销合同里约定的条款履行义务,他就要承担责任。
成都买房新政策都是什么?
根据成都市最新的买房政策,目前买房主要满足:
1、在成都买房,购房人应该有购房所在区户口(如果户口迁入想要购房的区未满24个月的,应在想要购房的区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或户口不在想要购房的区但在当地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
2、在成都11区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购房人具有该区域户口,或户口不在上述区域但在当地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在成都市户口家庭在全成都有1套及以下的自有产权住房,或成都市户口成年单身、非成都市户口家庭在成都市范围内没有自有产权住房。
3、在成都市其他区(市)县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购房人应具有成都市户口,如果不是非成都市户口但在成都市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也可以。
成都买房最后一个月社保
成都买房社保需要几年
在成都买一套房子,必须连续交完两年的社保。如果是当地居民,家里有一套以上的房产,就可以直接购买。社会保险要在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分别由公司支付,中间是个人社会保险,但要在6个月内连续计算,才能获得购买资格。
社保是不是一定要在单位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没有,个人社会保障可以,但个人的社会保障不能超过6个月!也就是说,双方都可以在六个月之内,单独交社会保障,而且,这个月不能是个人缴费!(而且,绝对不能停!)
1、扩大住房限制在限购范围内,购房人在限购区内购置二手住房,须符合成办发〔2016〕37号、成办发〔2016〕45号文件规定的购买商品住房条件,且只能新购买1套住房(包括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强化区域职业与居住均衡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购房人必须是限购地区的居民,或者在限购地区工作,并在24个月内连续缴纳社保。
3、强化购房资格审查外地户口的人,不能在限购地区缴纳社保。房管、人社等部门要做好各自的工作,加强协调,严格审核,确保限购政策落实到位。
4、支持合理的住房需要对引进的重点项目、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端人才,经所在区政府(管委会)认定后,其购房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限的限制,但所购商品住房自合同备案之日起、二手住房自载入不动产登记簿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转让。
成都购房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解析
在成都买房,个人缴纳的社保可以的。
个人依法缴纳就可以买房。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中间因离职或更换工作等原因由个人缴纳社保不超过6个月的,认定为连续稳定就业并缴纳社保满24个月。换句话说,如果超过6个月,买房就无法通过审核。
无法被认定是连续稳定就业了。千万要注意自己的社保不能断。依据当前限购政策,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区域内购买住房的。
扩展资料:
在成都买房的介绍如下:
购房者须具有限购区域户籍,或在限购区域稳定就业且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4个月以上。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限购政策继续按成办发〔2016〕45号文件执行。
其中非本区户籍居民须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4个月以上。对以个人名义(无单位)在限购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保24月以上的,由购房人提供充分证明其稳定就业的相关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从今天起在成都买房这些变化你必须要知道
成都社保一年半,可以买房吗
可以的,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个人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及以上的
1、可以在个体工商户注册地相应限购区域购房;
2、非个体工商户的,其购房资格参照公司注册地在五城区的情形执行。
也就是说,个人名义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的,假设不能识别社保缴纳地,或者没有房产所在区户籍的话,等同于5城区的购房资格,也就是除了高新南,都可以买。
成都购房要求
一、在成都市中心城区(青白江区、新津区除外,下同)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购房人具有拟购房所在限购区域户籍,或户籍不在拟购房所在限购区域但在当地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
2本市户籍居民两人及以上家庭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拥有1套以下(含1套)自有产权住房,或本市户籍居民成年单身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可以的,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个人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及以上的
1、可以在个体工商户注册地相应限购区域购房;
2、非个体工商户的,其购房资格参照公司注册地在五城区的情形执行。
个人社会保障相关信息记录、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等;记录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查询本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缴纳情况;可持卡到医院就医,到药店买药;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和生育等社保事务;查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总额等信息;办理领取养老金等社保事务,进行求职、失业登记,甚至参加职业培训等;将具有一卡多用功能,例如缴纳水电费、公交车乘车刷卡和电子钱包功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保不连续有什么影响
法律主观:
社保不连续交的影响有:
1、影响买房。某些地区必须连续缴满一定期限的社保,才有购买房产的资格;
2、影响医疗报销。医保断缴三个月以内重新缴纳的,从第二个月开始享受医保;断缴三个月以上的,连续缴费满6个月才能再次享受医保;
3、影响生育险。如果社保断缴,那么就不能享受生育保险。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