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四川省2020年社保缴费基数
四川省2020年社保缴费基数如下:
1、2020年四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数:2697元-17317元。
2、2020年四川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按2019年下限标准执行,缴费基数上限按规定正常调整。
3、2020年四川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以项目工程总造价乘以项目所在市(州)的人工占比之积。
2022年四川人均社保缴费基数
法律主观: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于成都市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是多少也是着重关注的,许多人可能只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是怎样的,可能还不太清楚,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成都市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是多少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成都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一)城镇职工 1、比例养老保险:公司缴16%,个人缴8%;失业保险:公司缴0.6%,个人缴0.4%;工伤保险:公司缴根据行业确定基准费率,实际费率为(基准费率+浮动费率)×0.5,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公司缴0.8%,个人不缴;医疗保险:公司缴6.5%,个人缴2%。 2、基数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上限和下限标准,分别按2018年度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和50%执行。(上限:16179元、下限:2697元)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上限和下限标准,分别按2018年度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和60%执行。(上限:16179元、下限:3236元)。(二)个人 2019成都个人社保缴费按照4%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按照20%的比例缴费,并且养老保险可以分为四档,最高档的缴费基数是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其次分别是80%,60%,最低档是40%。 2019年成都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按2018年度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50%执行,即2697元。 2019年成都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按2018年度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执行,即3236元。二、成都社保异地转移流程 1、参保人员在成都按规定建立社保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成都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成都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同意接收,并向原社保关系所在地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社保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成都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社保关系和资金后,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上面的内容就是小编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成都市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是多少做出了详细介绍。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有疑问,可以咨询相关网站或者部门!如需要更多的法律解答,可在线咨询律师!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2020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
一、社保缴费档次六个档次是哪些
社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月缴费标准分为最低档4%、一档60%、二档80%、三档100%这四个档次。一般是指,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比方去年社会平均工资为3000元。如果选80%,是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每月需要缴纳8%,也就是缴纳192元。档次交得越高以后领得越多,领钱多少通常和缴纳社保年限有关。最低档40%养老缴费,由养老、基本医疗、大病互助及生育险共同组成,月缴费金额共548.57元。一档60%,月缴费金额为692.37元。二档80%,月缴费金额为835.97元。三档100%月缴费金额为979.77元。
社保缴费比例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社保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法规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由于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社保5大险种的缴费基数与待遇补偿基数均与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挂钩,因此,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带来各社保险种的调整。
二、社保缴费比例是多少
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
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具体社保费缴费比例分别为: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
2020年四川社保档次标准表
缴费基数
(一)、工资收入低于缴费基数下限标准(养老保险以全口径省平工资的55%计算下限,其他险种以全口径省平工资的60%计算下限)(元/月)
①基本养老保险:2966元
②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3236元
(二)、工资收入在缴费基数下限标准和上限标准之间(元/月)
①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工资收入
②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实际工资收入
(三)、工资收入高于缴费基数上限标准(以全口径省平工资的300%计算上限)(元/月)
①基本养老保险:16179元
②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16179元
缴费比例
(一)、单位缴费比例
①基本养老保险:16%(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12%)
②失业保险:0.6%
③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6.7%+0.8%
④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一类行业0.2%,二类行业0.4%,三类行业0.7%,四类行业0.9%,五类行业1.1%,六类行业1.3%,七类行业1.6%,八类行业1.9%),实际缴费费率为基准费率加浮动费率之和的50%,最低为0.1%,最高为1.425%。
⑤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0.8%
⑥合计:25%-26.325%(不含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
(二)、个人缴费比例
①基本养老保险:8%
②失业保险:0.4%③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2%(生育保险个人不缴纳)④工伤保险:个人不缴纳⑤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个人不缴纳⑥合计:10.4%
法律依据:《根据川医保规[2019]4号文和成医保发[2019] 30号文规定》: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统一参保登记,统一基金征缴和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之和确定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四川省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完整版
四川省历年社平工资一览表如下:
1、2020年全省社平工资为74520元左右;
2、2019年全省社平工资为69267元左右;
3、2018年全省社平工资为64717元左右;
4、2017年全省社平工资为58671元左右;
5、2016年全省社平工资为54425元左右。
社平工资是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简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社平工资通常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通过该时期该范围全体职工的工资总额与职工平均人数之比而得到。通常由政府根据上年度的情况公布。
职工社保额度就是根据社平工资每年调整。每年各地都会根据统计的结果调整社平工资的数额。
社平工资和许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相关,因此知道社平工资能够更好的理解国家社会保障相关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2022四川社保8个档次
四川成都社保缴费档次表2022:
根据川人社办发〔2021]77号文规定,2022年1月1日起,四川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含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缴费比例为16%,职工(含个体工商户雇工)个人缴费比例为8%。
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月缴费金额=∑(职工各险种月缴费基数×各险种单位缴费比例+职工各险种月缴费基数×各险种个人缴费比例)。
缴费比例
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一般情况下,2022年成都社保缴费档次共分为四个档次,分别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四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一般来说例如养老保险标准就是个人每月工资的百分之八,医疗保险标准是个人每月工资的百分之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养老保险是百分之二十。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用人单位来缴纳,员工无需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