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琢磨着把自己的工资条翻出来好好研究一番,主要是想弄明白每个月交的社保到底是怎么算的。大家都知道,社保缴费跟工资有关,但具体怎么个关联法,我之前一直稀里糊涂的。这回我可是下决心要搞个明明白白。
我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当然是找出我的工资条! 我把过去一年的工资条都整理出来,按月份排这一步很简单,但也很关键,因为接下来所有的计算都得靠这些数据。
第二步,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社保缴费基数”相关的资料。 这一搜,发现信息还真不少,但很多说法都太专业,看得我头大。不过我还是从里面提取到一些关键信息:
- 社保缴费基数跟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有关。
- 有最低和最高缴费基数限制。
- 新入职的员工,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是缴费基数。
第三步,我开始动手计算自己的平均工资。 我把自己过去一年的每月工资加起来,然后除以12,得出一个平均数。这个数,就是我理解中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第四步,对比当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这一步我遇到点麻烦,因为我不知道我们当地的具体上下限是多少。我又是一通搜索,终于在当地社保局的官网上找到相关规定。找到之后,我把自己算的平均工资和这个上下限做个比较:
- 如果我的平均工资低于下限,那我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下限。
- 如果我的平均工资高于上限,那我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上限。
- 如果我的平均工资在上下限之间,那我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我的平均工资。
第五步,验证结果。 算出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后,我开始琢磨怎么验证这个数对不对。我想个办法,就是用我的缴费基数乘以社保缴费比例,看看算出来的金额是不是跟我工资条上扣的社保金额一致。经过一番计算和核对,我发现自己算的八九不离十!
通过这回实践,我总算是把社保缴费基数和工资之间的关系给弄明白。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结果还是让我挺满意的。以后再看工资条,我就能一眼看出我的社保是怎么缴的,再也不用稀里糊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