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算社保基数的时候,想想就头大。记得2018年那会儿,我刚换份工作,工资比之前高一丢丢,然后就开始琢磨这个社保缴费基数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记得每个月工资条上扣的钱变多,但具体咋扣的,完全没概念。于是我就开启我的“研究”之路。
第一步:到处打听
我先是问问公司的HR,人家倒是挺耐心,给我解释一通,但听得我云里雾里的。什么“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缴费基数上下限”…… 反正就是没完全听明白。
第二步:网上搜资料
既然问人没问明白,那就只能自己动手。我在网上搜一大堆关于“2018年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资料,各种新闻、政策文件、解读文章…… 看得我眼花缭乱。
重点来!我发现不同城市的社保缴费基数还不一样!比如:
- 北京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下限是3387元
- 上海的下限是4279元
- 天津的下限是3364元
乖乖,这差别还挺大的。然后我又找到我们当地的政策,说是2018年最低缴费基数是3465元,最高是17326元。这下总算有点数。
第三步:自己动手算
知道基数范围,接下来就得算算自己到底该交多少钱。我记得当时是按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算的,还好我工资比较固定,算起来不麻烦。我把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然后除以12,得出的数额就在那个最低和最高基数之间,这下就踏实。
跑社保局确认
虽然自己算一遍,但为保险起见,我还是抽空去一趟社保局。把自己的情况跟工作人员说一下,让他们帮忙核对一下。确认无误后,这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下来。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对社保缴费基数总算是有个比较清楚的解。虽然过程有点麻烦,但好歹是搞明白,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不至于抓瞎。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得自己亲自动手,才能真正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