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个月,我那在小公司上班的表弟神秘兮兮地跑来问我:“哥,你说我这每个月工资条上的社保扣款,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感觉每个月都不太一样,搞得我一头雾水。”
看着他那一脸懵的样子,我决定好好给他(也给自己)捋一捋这社保缴费基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毕竟这关系到咱们每个月到手的钱,也关系到未来的养老、医疗,可马虎不得!
摸清概念,心里有底
我先去网上查查资料,发现这“社保缴费基数”说白,就是咱们交社保的“本钱”。国家规定,这个“本钱”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得有个上下限。
- 上限:一般是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 下限:一般是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特别高,超过上限,那就按上限交;如果工资比较低,低于下限,那就按下限交。大部分人,都是按照自己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来交的。
实战演练,搞清算法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决定拿我自己的工资条来举例。
我翻出我去年的工资条,把每个月的工资、奖金、各种补贴都加起来,算出我上一年的总收入。然后,用这个总收入除以12,得到我的月平均工资。
我的月平均工资 = (去年工资总额 + 奖金 + 补贴) / 12
我记得去年我们这儿的社保缴费基数上限好像是2万多,下限是3千多。我的月平均工资算出来是8千多,在这个区间内,所以我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8千多。
然后,再用这个基数乘以各项社保的缴费比例,就得出每个月要交的社保费用!
应缴社保费 = 缴费基数 × 缴费比例
注意事项,避免踩坑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每年各地区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都有变化,具体以上年本地平均工资为准,所以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计算一下。
不同地区的社保缴费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要看当地的政策规定。
经过我这么一番操作,我表弟总算搞明白。他还特意去查他们当地的社保政策,对照自己的工资条算一遍,发现果然没错!
怎么样,这社保缴费基数的计算,也没那么复杂?只要咱们肯花点时间去解,就能明明白白缴社保,安安心心享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