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社保缴费基数这个事儿,我可是年年都得扒拉一遍,生怕错过啥新政策,多交冤枉钱!这几年折腾下来,也算攒点经验,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
摸清自家底细,找准缴费基数
我就是个“社保小白”,每个月工资条上扣的钱,除知道是“五险一金”,别的啥也不懂。后来我开始琢磨这事儿,毕竟跟咱的钱袋子息息相关!
我就去翻翻社保局的网站,又找些资料来看,这才搞明白,原来这社保缴费基数,每个地方还不一样!而且每年还都可能变!
这缴费基数,说白,就是你交社保的“底线”和“上限”。一般来说,它是根据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定的。像我所在的城市,就规定下限是平均工资的60%,上限是300%。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低于这个下限,就按下限交;高于上限,就按上限交;在中间的,就按你实际工资交。
紧盯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我记得有一年,我这儿的社保缴费基数一下子涨不少,我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都少!当时我还挺郁闷,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社会平均工资涨,所以缴费基数也跟着水涨船高。
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个习惯,每年年中左右,都要去社保局网站上看看,或者在网上搜搜新闻,看看有没有啥新政策。这样,就能提前知道下一年社保缴费基数大概会是多少,心里有个数。
- 多方打听:除官方网站,我还会问问身边的朋友、同事,看看他们有没有啥内部消息。
- 关注新闻:有些新闻网站也会报道社保政策的变化,我也会留意一下。
灵活就业人员,更要精打细算
前两年因为疫情,我不是在家做好长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嘛因为不是在公司上班,所以就面临一个问题,我的社保得自己交,身份就变成灵活就业人员。
我当时就去研究下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发现选择还挺多的。你可以选择只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也可以选择把“五险”都交上。而且缴费基数也有好几个档次可以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决定。
我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 只交养老和医疗,每个月交的钱少一些,眼前的压力小一点。
- 把“五险”都交上,虽然每个月交的钱多一些,但是保障更全面,以后万一有个啥事儿,也能多个依靠。
- 我咬咬牙,还是选择把“五险”都交上。
毕竟社保这东西,就是个长线投资,不能只看眼前。
总结
这几年折腾下来,我对社保缴费基数这事儿,也算是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就是要多关注政策变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社保权益,又能让自己的钱袋子少受点“损失”。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