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来聊聊社保缴费那点事儿!特别是这个“社保单缴费月基数”,听着挺唬人,搞明白后,你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
我之前换工作,中间空档期几个月,社保就断。新工作入职,人事小姐姐就跟我说要重新确定社保缴费基数。我当时就懵,啥是基数?咋确定?一堆问号。
于是我开始一番“研究”:
- 先是各种网站一通搜,发现这玩意儿跟啥“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 然后又看到一堆数字,60%、300%啥的,看得我头晕眼花。
后来我直接打电话给社保局,问个清楚。原来是这么回事: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社会平均工资”,这个数字每年都会变。然后你的缴费基数,就是根据这个平均工资来算的,有一个范围,最低不能低于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不能超过300%。
举个例子:
假如你们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块,那你的缴费基数最低就是5000 x 60% = 3000块,最高就是5000 x 300% = 15000块。
那具体怎么定?一般来说,就是看你上一年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你的工资在这个范围内,就按你实际的工资算。如果低于最低的,就按最低的交;如果高于最高的,就按最高的交。
像我刚入职,还没发过工资,人事小姐姐就让我先按最低的基数交着。等我发工资,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我的实际操作过程:
- 收集信息: 我先是问人事小姐姐,我们公司是怎么确定这个基数的,需不需要我自己提供什么材料。
- 确认工资: 因为我刚入职,就跟人事确认第一个月的预估工资。
- 计算基数: 虽然我还没拿到工资条,但根据预估工资和当地的社保政策,我自己大概算一下缴费基数。
- 填写表格:公司给我发一张《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表》,其中有一项是“月缴费基数”。我根据自己的计算,填写相应数据。
- 提交审核: 把填好的表格交给人事,接下来就是公司去社保局帮我办理。
经过这回我是彻底搞懂这个“社保单缴费月基数”。没那么复杂,大家只要稍微解一下,再跟公司人事确认清楚,就不会再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