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捣鼓社保缴费那点事儿。琢磨着以后老能有个保障,就开始研究起社保来。这回主要折腾的是养老保险,目标是每个月交4000块钱进去。
摸索阶段
我对这社保缴费是一头雾水,啥也不懂。就知道每个月往里头扔钱,以后老能拿钱。但是具体交多少,以后能拿多少,完全没概念。于是我就开始我的“探索之旅”。
先是在网上各种搜资料,看帖子。信息是真不少,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缴费基数”、“缴费档次”、“个人账户”……这些词儿,一开始听着都懵。后来慢慢看多,也大概明白一些。
实践过程
第一步,弄明白缴费基数。我解到,这缴费基数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有关。我这儿的社平工资大概是6000块钱一个月(当然每个地方不一样,这只是我这儿的情况)。
第二步,选择缴费档次。这缴费档次有好几个,从60%到300%不等。我寻思着,我要交4000块钱,那得选哪个档次?算一下,4000块钱大概是社平工资的66.7%,那我就得往高选,直接奔着300%去。
- 最低档60%: 大概每个月交 9714 / 12 = 809.5 元 (这只是参考,具体金额可能不一样)
- 我选的300%: 每个月交4000元
第三步,开始缴费。 我咨询社保局,也问问身边已经退休的长辈。我姑父就是个例子,他每个月退休金接近4000块,日子过得挺滋润。这让我更有动力!确定缴费档次,我就开始按月缴费。
缴费后的期待
交这几个月,我也算对社保缴费有点儿自己的认识。虽然现在每个月4000块钱扔进去,感觉有点儿多,但想到以后每个月能领到手的养老金,心里还是挺踏实的。听说缴费时间越长,以后拿的越多。我这每个月交4000,交个15年,估摸着以后退休每个月能拿个5000左右?(当然这只是根据一些信息估算的,具体还得看政策)。
我还解到,这养老金的计算挺复杂的,跟个人账户累计的钱,还有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都有关系。不过咱也不用太纠结这些细节,反正多交点儿总没坏处。我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是按最低档交的。但有点儿“未雨绸缪”的意识,总觉得多交点儿,以后老更有保障,心里更踏实。
这回社保缴费4000的实践,让我对养老保险有更深入的解。虽然过程有点儿繁琐,但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