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社保缴费工资”这事儿。这东西听起来好像挺官方的,但跟咱们每个月到手多少钱,将来退休能拿多少,关系还挺大。我之前也稀里糊涂的,后来自己琢磨了半天,才算是基本搞明白了,今天就把我这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得从我换工作那会儿说起。新公司给的待遇还行,我挺满意。可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条的时候,我就有点懵。上面扣掉的社保费,跟我自己按新工资算的数对不上。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扣费的“基数”或者说“缴费工资”是咋来的?比我实际月薪低了不少。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公司搞错了。
我就拿着工资条去找了我们部门的老同事,他看了看说:“嗨,这玩意儿每年可能都不一样,跟去年工资有关系,具体我也说不清。”得,问了等于没问。我又不好意思老追着问,显得我多事儿似的。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就鼓起勇气去找了趟HR。HR小姐姐倒是挺耐心,跟我解释说,这个缴费工资,不是简单地按你当前月份的工资来的,主要是参考你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她说每年社保部门会核定一个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就算你工资很高或者很低,也得按照这个范围来交。
我是怎么一步步搞清楚的
听完HR说的,我大概有点数了,但还是觉得有点模糊。于是我回家之后,就开始自己动手查了查。
- 翻看旧工资条: 我把我之前工作的工资条也找了出来(幸好还留着),对比了一下,发现确实,每年7月份左右,那个缴费基数会变一次,变了之后就用到第二年6月。
- 网上查资料: 我在网上搜了搜(当然没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主要看了些官方发布的信息,比如我们当地人社局网站上的一些说明,虽然写得挺官方,但结合HR说的,大概意思就清楚了。
- 理解上下限: 这才明白HR说的“上下限”是啥意思。就是说,就算你上年月平均工资特别高,超过了上限,也只能按上限交;要是特别低,低于下限了,也得按下限交。这个上下限每年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调整。
- 新员工的情况: 我还了解到,像我这种刚入职的,或者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的缴费工资通常会按我的起薪来定,或者按合同约定的工资。等到第二年,再根据我上一年的实际月平均工资来调整。
搞了半天,我总结下来就是这么几点:
第一,社保缴费工资,跟你这个月实际拿多少钱,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它是个计算社保费的“基础数”。
第二,这个“基础数”主要是根据你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来的。每年会核定一次。
第三,有“天花板”也有“地板”,缴费工资不能高过上限,也不能低过下限。
第四,这个数直接关系到你每个月从工资里扣多少社保费,也跟你以后享受社保待遇,比如养老金啥的,有关系。
弄明白之后,心里踏实多了。看着工资条上那个“缴费工资”的数字,终于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了。虽然过程有点费劲,需要自己去查去看,但毕竟是关系到自己钱袋子的事儿,搞清楚了总没坏处。
大家有空也多留意一下自己的工资条,看看那个缴费工资或者缴费基数是咋回事。不清楚的话,大胆去问问公司HR,或者自己查查当地的规定。自己的权益,还是得上点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