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搞明白的社保缴费工资指数,这玩意儿听着挺唬人,弄清楚也挺简单。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琢磨着给自己多交点社保,以后退休能多领点养老金。结果一查资料,发现里面有个“缴费工资指数”的概念,给我搞懵。啥是缴费工资指数?跟我的社保缴多少钱有啥关系?
于是我就开始各种查资料,问朋友,总算是摸清门道。
我解到这个缴费工资指数,说白,就是你实际交社保的工资和你所在地区的平均工资之间的一个比值。 比如说,你工资高,交的社保也高,那你的缴费工资指数就高;反之,你工资低,交的社保也低,那你的缴费工资指数就低。
然后,我就开始研究这个指数怎么算。网上搜一堆公式,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过我发现最核心的就是要搞清楚两个数字:一个是你的缴费基数,也就是你实际用来交社保的工资;另一个是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
划重点:这个社会平均工资可不是你想当然的数字,得去官方渠道查,比如当地的社保局网站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每年都会公布。拿到这两个数字,算起来就简单多。 缴费工资指数 = 你的缴费基数 / 社会平均工资。 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个百分比。
但是!问题来,缴费基数也不是你想定多少就定多少的。 它也是有个范围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 也就是说,你最低只能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来交,最高只能按300%来交。
搞清楚这些,我就开始琢磨自己该怎么交。 因为我之前一直按最低的档位交,也就是60%档。 现在我想提高一下,争取以后多领点养老金。
- 我先查我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假设是5000块钱。
- 然后,我算算60%档和300%档分别是多少钱。 60%档就是5000 60% = 3000块钱,300%档就是5000 300% = 15000块钱。
- 也就是说,我的缴费基数可以在3000到15000之间选择。
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缴费基数。 虽然多交社保现在每个月要多掏一些钱,但是想想以后能多领养老金,我觉得还是挺划算的。
社保缴费工资指数就是你交社保的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
缴费基数有个范围,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
想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可以适当提高缴费基数。
希望我的这回实践记录能帮到大家,社保这东西,早点弄明白对自己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