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开始自己弄点小买卖,涉及到给员工缴社保,这个“昆山社保单位缴费基数”可把我折腾得够呛。以前打工的时候,工资条上就一个数,扣多少就是多少,从来没想过这背后是咋算的,轮到自己当老板了,才发现这里头门道还真不少。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想着这不就是个数字嘛网上查查总该有?结果搜了一圈,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什么平均工资,有的说什么最低标准,还有一堆百分比,看得我云里雾里的,根本不知道哪个是准的,用哪个。
光看网上的不行,我就想着问问开公司的朋友。结果问了一圈,也是七嘴八舌。有的朋友公司规模大,有专门的人事,说得一套一套的,但我这小庙,请不起大神。还有的朋友跟我一样也是自己摸索,给的建议也是模棱两可,听了跟没听差不多。
没办法,只能亲自跑一趟
实在没辙了,寻思着这事儿不能稀里糊涂的,关系到员工的福利,也关系到咱自己的成本,错了可麻烦。干脆,我就抽了个半天,直接去了昆山这边的社保中心窗口问个清楚。
到了那儿,取号排队,人还不少。轮到我了,我就把我的问题跟工作人员说了,就想知道这个单位缴费基数到底是个我们公司该按哪个标准来交。
工作人员倒是挺有耐心,给我解释了半天,我这才算稍微捋明白了点:
- 不是一个固定数: 这玩意儿不是说昆山所有单位都用一个数。
- 看员工工资: 主要是根据咱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来的。就是说,你给员工发多少工资,这个基数就跟这个工资挂钩。
- 有上下限: 但是,也不是完全按工资来,有个范围。不能低于昆山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也不能高于最高缴费基数。每年这个上下限还可能调整,得留意官方通知。
- 新人咋算: 要是刚招进来的新员工,第一年就按第一个月的工资来定基数,当然也得在这个上下限范围内。
- 单位和个人: 单位缴费的部分和个人缴费的部分,用的基数是一样的,就是上面说的那个根据员工工资确定的数。只是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比例不一样。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几项,都是基于这个基数按比例算的。
总算弄明白了
跑了这一趟,总算是把这事儿给弄清楚了。 原来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一个固定值,得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数,然后再去算单位和个人分别要交多少钱。
回来之后,我就赶紧把员工的工资情况整理了一下,对照着当年昆山社保基数的上下限规定,一个个把基数给定了下来。以后每年调整基数的时候,也知道该怎么弄了,就是每年根据政策和员工上一年的工资情况重新申报一次。
虽然过程有点折腾,问来问去,还得亲自跑腿,但搞明白了心里就踏实了。这社保,说白了,就是给员工的一个保障,也是咱们做单位应尽的责任,这钱不能省,更不能算错。现在清楚了流程,后面操作起来也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