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律师这个社保缴费基数到底是怎么定的事儿。这玩意儿,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你要是不亲自弄一遍,还真有点儿懵。
我刚开始自己弄这个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以为不就是按我每个月拿到手的钱算嘛后来发现,还真不是那么直接。
摸索过程是这样的
我记得那会儿,我是先去找我们所里管人事的同事问。她也没直接给我个数,就跟我说,得看去年的总收入。这就让我有点犯嘀咕,去年?去年我拿多少,我还得回去翻记录不成?
没办法,硬着头皮开始翻。我把我去年一整年,就是从1月到12月,每个月律所给我发的钱,不管是基本工资也还是案子提成、年终奖金啥的,只要是算作工资性质发到我卡里的,我都给它扒拉出来。
具体操作步骤大概是这样:
- 找出去年的工资条,或者银行流水也行,只要能证明是工资收入的。
- 把这12个月的所有工资收入,一项一项加起来,得到一个年度总数。
- 然后,用这个总数,除以12,算出来一个月平均是多少钱。
这个算出来的月平均工资,基本上就是我今年用来交社保的那个基数。比如说,我去年乱七八糟加起来一共挣24万,那除以12,就是2万。这个2万,就是我今年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一个重要参考。
还有些要注意的小地方
也不是说算出来多少就一定是多少。这玩意儿它还有个上下限。好像是跟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要是你算出来的平均工资,比规定的最低标准还低(比如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那对不起,得按最低标准来交。反过来,要是你太能挣,算出来的平均工资超过最高上限(比如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300%),那也只能按那个最高上限来交,多出来的部分就不算在基数里。
确定的基数,是你自己算出来的那个数,跟当地的上下限比较一下,取中间那个合适的。
那刚来的新人咋办?
这个我也顺便问过。新来的律师,他没有上一年度的完整工资记录。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按他入职时合同上定的那个月工资作为基数来申报。等他干满一年,到第二年调整基数的时候,再按照他上一年度实际的月平均工资来重新算。
搞明白律师社保缴费基数这事儿,关键就是抓住“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这个核心,然后别忘还有个上下限的框框。每年调整的时候,自己提前把数算算,心里就有底。虽然每年弄一次有点小麻烦,但弄懂也就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