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琢磨这个社保缴费工资的事儿,也是有一阵子了。年轻那会儿,公司给交多少就是多少,自己也不太上心,觉得退休离得还远着。每个月工资条上扣掉那笔钱,有时候还觉得挺心疼,拿到手的少了嘛
后来年纪慢慢上来了,身边有朋友开始聊退休、养老金这些话题,我才后知后觉地去了解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这里头学问还挺大。特别是那个“缴费工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缴费基数,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以后能领多少养老钱。
我怎么开始琢磨提高缴费工资的
我当时就想,咱辛苦工作交社保,不就是为了老了有个保障嘛要是现在交得太少,以后拿得也少,那不就白忙活了?我就去打听,也问了些懂行的朋友,大概明白了几个道理:
-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这话听着实在,意思就是你交的基数越高,交的时间越长,以后拿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
- 缴费基数有上下限: 一般是在当地平均工资的某个比例区间里选,比如60%到300%这样子。具体数字每年可能还不一样。
知道了这些,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的缴费工资给提上去。
我的实际操作过程
我是属于灵活就业自己交社保的那种,相对来说主动权大一点。刚开始那几年,手头确实不宽裕,选的就是最低那一档,想着先保证不断缴就行。毕竟连续缴费年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断了太可惜。
收入稍微稳定了点,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调整了。每年社保局不是会给个调整的机会嘛我就去办手续,把缴费档次往上提一提。也不是一步到位提到最高,毕竟还得考虑当前的经济压力不是?
我的做法是:
- 评估当年情况: 每年调整前,我会看看自己去年的收入状况,再预估一下今年的情况,看能负担得起哪个档次。
- 逐步提高: 基本上是每年都往上调一档或者两档,没有大起大落,就是稳步前进。比如从最低的60%档,慢慢提到80%,再到100%这样。
- 优先保障: 在保证基本生活开销的前提下,尽量把社保缴费这块儿的预算优先级提高一点。我觉得这算是对未来的投资。
对于在单位上班的朋友来说,可能没这么自由。缴费基数通常是根据你上一年的平均工资来的。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说,努力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这是最根本的。工资高了,缴费基数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了。年底发的奖金、各种补贴啥的,很多也会计入缴费基数里头。工作上努力,争取加薪、拿奖金,也是在间接提高你的社保缴费工资。
提高后的感受
确实,缴费基数提高了,每个月要交的钱也多了,刚开始还是有点肉疼的。但转念一想,这钱不是白交的,一部分进了个人账户,以后都是自己的,另一部分是进了统筹基金,支撑整个养老体系,最终也是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现在看着社保记录里那个缴费基数一年比一年高,心里也踏实点。虽然离退休还有段日子,但知道自己在为未来的保障添砖加瓦,感觉挺这事儿,我觉得还是得早点规划,别等到快退休了才后悔当初交少了。
我个人的实践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把社保缴费基数往高了靠,并且保证连续不断地缴。这过程可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来,但方向明确了,坚持下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