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琢磨起这个惠城区个人社保缴费基数的事儿了。也不是啥大事儿,就是看着工资条,或者有时候自己需要处理社保相关的事情,感觉每个月扣的那笔钱,或者说要交的那笔钱,得搞搞明白它是怎么算的,心里才有底。
我就自己动手查了查。现在方便了,不像以前还得老跑腿,我就先是上网扒拉信息,搜了下“惠城区个人社保缴费基数”相关的说法。信息挺多,官方的、非官方的,看得我一开始有点眼花。
花了一点时间,把那些信息捋了捋,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我查到的信息大概是这样:
缴社保这事儿,主要看两个东西:一个是缴费比例,另一个就是缴费基数。比例嘛好像养老保险这块,个人得出8%,单位那边出大头。医疗保险个人好像是2%,单位也出大头。失业保险个人也出一点点,好像不到1%。工伤和生育主要是单位的事儿。
关键是这个缴费基数,它不是说你工资多少就完全按多少来算的。它有个上下限,每年可能还会调整。我查到的信息显示,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它们的缴费基数范围好像还不太一样。
- 养老保险:好像有个最低缴费基数,比如我看到有说法是四千多块?然后还有个最高上限,可能是一万多接近两万?具体数字每年可能变,得看当年的规定。
- 医疗保险:它的最低基数好像跟养老的有点差别,可能稍微低一些?上限也不同。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这些,缴费基数也有它们的规定范围。
我琢磨着,这个基数,通常是你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但是,如果你工资特别高,超过了那个最高上限,那就按最高上限来算基数;如果你工资比较低,低于那个最低下限,那就得按最低下限来算基数。不能低于最低标准,也不能超过最高标准,就在这个框框里头。
比如说,就算我实际工资只有三千块,但如果最低缴费基数是四千,那也得按四千来算我交社保的基数,然后乘以那个百分比,得出我要交多少钱。反过来,我工资就算三万,但最高基数如果是一万八,那也只能按一万八来算。
搞明白这些,心里踏实多了。虽然过程有点费劲,到处找信息、对数字,有时候不同地方看到的说法还不太一样,可能还得看官方最新的通知才最准。但弄清楚自己钱花哪儿了,或者将来要怎么交,大概是怎么个算法,还是挺重要的。省得一直稀里糊涂的。
这就是我自己去了解惠城区个人社保缴费基数的一个过程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