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2018年在昆明交社保这事儿,我还真得好好捋捋,那时候刚换个工作没多久,对这些东西还是一知半解的,就怕哪里搞错,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和以后养老、看病的事儿。
我记得当时第一步就是想搞清楚到底要交多少钱。听同事说每年这个标准好像都会变,是根据上一年的啥平均工资来的。我就开始琢磨我这个新工作的工资条,上面确实扣养老、医疗、失业这几项,但具体怎么算的,扣得对不对,心里没底。
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就先问问公司管人事的。人事大姐倒是挺热心,给我大概讲讲,说是公司交一部分,我自己也要掏一部分。关键是那个缴费基数,不是按我实际工资全额算的,好像有个上下限,跟昆明市的平均工资挂钩。她提一嘴,说2018年的基数参考的是2017年的平均工资,好像是四千多块钱一个月,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反正我工资在那个区间内,就按实际工资作为基数。
具体打听过程
光听人事说还不够,我还想自己再确认下。那会儿好像手机上查还没那么方便,我就抽空跑一趟社保局的办事大厅。嚯,那个人多的。排半天队,终于轮到我。我就问工作人员,像我这种情况,2018年的企业职工社保缴费标准是啥样的。
工作人员挺耐心的,给我解释说主要就是那几样:
- 基本养老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保险(这个主要是公司出钱)
- 生育保险(也是公司出钱为主)
他还提到,像我们这种在单位上班的,缴费基数确实是根据上一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来定的,有个最低和最高标准。他还顺便提句,像那些自己干的个体户或者灵活就业的,他们交养老保险的标准也不一样,好像2018年最低一年要交八千多块钱,高的能交到四万多。
我也顺便问问当时网上说的一些社保变化,比如什么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还有失业人员可能国家帮忙代缴养老、医疗保险啥的。工作人员说这些都是大方向,具体到昆明,当时主要就是按规定调整缴费基数和待遇标准,还给我看看贴在墙上的一些通知文件,提到什么昆人社〔2018〕190号文,好像是关于调整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缴费标准的,虽然跟我关系不大,但也感觉政策确实在变。
搞明白后的感觉
跑这一趟,总算是心里有谱。回来对着工资条一看,扣的钱数基本上能跟工作人员说的对上号。虽然每个月都要扣掉一部分工资,感觉有点肉疼,但想想这是给自己将来存钱,看病也能报销,心里也就踏实多。
总的来说,2018年在昆明交社保这事儿,对我来说就是个搞清楚规则、确认自己缴费情况的过程。虽然中间有点小折腾,但弄明白就反正就是单位和个人一起承担,基数每年可能会变,跟着政策走就行。这事儿不复杂,就是得自己上点心去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