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我之前办社保补缴那点事儿,主题就是这补缴的社保,到底算不算正常缴费。
这事儿得从我前两年换工作说起。当时裸辞,想着休息一阵再找,中间就断了大概三四个月的社保。那时候年轻嘛也没太当回事儿,觉得找到新工作让人事给续上就行了。
后来新工作找是找到了,人事也确实给重新开始缴了。本来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结果?去年我琢磨着要弄个本地的购房资格,人家要求社保连续缴纳多少个月来着。我心想应该够了,就去社保局拉了个单子。
这一拉单子不要紧,傻眼了!中间那断掉的几个月,清清楚楚地显示着“中断”。哎哟我去,当时我就有点懵,这下购房资格啥的不就泡汤了?
没办法,只能想辙怎么补上了。我先是在网上瞎搜了一通,看的人头大,说啥的都有。有的说个人补不了,得通过单位;有的说得什么特殊情况才能补;还有的说补了也没用,不算连续。把我给整得更焦虑了。
实在没辙,我决定亲自跑一趟社保中心问问清楚。揣上身份证、之前的离职证明,还有新公司的劳动合同,我就去了。
到了社保大厅,那家伙,人叫一个多。取号、排队,等了快一个钟头才轮到我。我把情况跟窗口的工作人员一说,人家倒是挺利索,查了我的记录,说我这种情况属于灵活就业期间中断,可以申请补缴。
然后就是填表,各种签字确认。工作人员帮我算了下需要补缴的金额,除了本金,好像还加了点利息或者叫滞纳金啥的,具体我也没听太明白,反正钱不多,能解决问题就行。我就当场用手机把钱给缴了。缴完费,给了我一张缴费凭证,工作人员说,过几天系统更新了,记录就能连上了。
过了大概一周,我又去查了一次,那几个月果然显示正常缴费了,中断记录没了!购房资格的事儿也算是有着落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那问题来了,这补缴的,算不算“正常”缴费?
从我的实践来看,得分两方面说。
- 一方面,从社保局的系统记录上看,它确实把你的缴费年限给连上了。对于那些需要看“连续缴纳”记录的事儿,比如买房、买车摇号、小孩上学积分啥的,补缴成功后,它就视同连续了,能管用。从这个角度看,它起到了和正常缴费一样的作用,把那个“坑”给填平了。
- 但另一方面,你得知道,这跟一直按月正常缴费还是有点区别的。补缴的时候,除了本金,你可能得多掏点利息或滞纳金,虽然不多,但也是额外的成本。听人说,虽然年限连上了,但这个“补”进去的钱,在将来算养老金的时候,跟那种“按月正常缴”的,在计算个人账户累计额、计算养老金多少上,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具体差多少,怎么算,咱普通人也搞不太明白,估计得专业人士才清楚。还有最实在的一点,你断缴的那几个月,医保肯定是不能用的,万一那阵子生病了,就得全部自费,这个损失是补不回来的。
总结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补缴社保,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断缴”带来的麻烦,让你的缴费记录看起来是连续的,满足很多资格审核的要求。从这个层面讲,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补救性的正常缴费”。
但是,它跟那种从没断过、按月准时缴费的“原生正常缴费”比起来,无论是在当期保障(主要是医保)、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还是在未来养老金计算上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来看,又不能说完全等同。
我现在的体会就是,社保这玩意儿,能不断就千万别断。这中间折腾一回,又是跑腿又是花钱,心里还七上八下的。不断缴,才是最省心、最“正常”的状态。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这点经历,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个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