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聊聊社保缴费基数这个事儿。不少刚上班的朋友,甚至一些老员工,有时候看着工资条上的社保扣款,都有点懵,不太清楚那个“缴费基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我自己刚开始工作那会儿也稀里糊涂的,后来琢磨几年,加上跟公司搞人事的同事请教几次,总算是摸清楚门道。
搞清楚来源:不是看你这个月发多少
一开始我也以为,这个月工资高,基数就高;下个月工资低,基数就低。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关键在于你上一年度的工资!
具体是咋弄的?通常是把你上一年,也就是从1月到12月,所有发的工资、奖金、津贴这些都加起来,算个总数。然后,除以12个月,得出一个月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基本上就是你接下来这一年社保缴费的基数。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年一整年,乱七八糟加起来总共挣12万块钱,那平均下来每个月就是1万块。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就差不多是按1万块来算的。
一年一定,雷打不动
还有一点挺重要的,这个基数不是每个月都变的。它是每年确定一次,通常是在年中,比如每年的7月份左右,各地社保部门会公布一个新的标准,然后公司根据你的情况申报一次。一旦定下来,接下来的整整一年(一般是从当年7月到次年6月),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按这个算,不管你中间这个月工资是多还是少,基数一般是不变的。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明明这个月奖金多,或者请假扣钱,但社保扣的钱好像没啥大变化,就是这个原因。基数在那儿摆着。
上有封顶,下有保底
是不是说,我去年平均工资高得离谱,基数就高得没边?或者我工资特别低,基数就特别低?也不是。
这里头有个“规矩”,就是所谓的上限和下限。
- 下限:通常是你所在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就算你去年月平均工资低于这个数,也得按这个60%的最低标准来交。
- 上限:通常是你所在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如果你去年月平均工资超过这个数,那就按这个300%的最高标准来交,超出的部分就不算在基数里。
你的缴费基数,实际上是在这个“下限”和“上限”之间的一个数。如果你正好落在这个区间里,那就按你自己的实际平均工资来算。
新来的同事怎么算?
那刚入职的新员工怎么办?他们没有上一年的平均工资。这种情况,一般是按照你入职时第一个月的工资来定一个初始基数。等到下一个年度调整的时候,再按照你实际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来重新核定。
怎么知道自己的基数?
说这么多,想知道自己当前的具体缴费基数是多少,最直接的办法:
- 看工资条:一般工资条上都会明明白白写着各项社保的缴费基数和扣款金额。
- 问公司人事:直接找公司负责人事或者薪酬的同事问一下,他们那里肯定有最准确的数据。
- 查社保APP或网站:现在很多地方的社保都有官方APP或者网站,登录上去也能查到自己的缴费信息,包括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这事儿,核心就是看你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并且会卡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这个区间内,每年年中调整一次。搞明白这点,再看工资条就不那么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