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跳槽,换个新东家,一堆事儿要办,其中一个就是社保。之前在那家公司交得好好的,这换地方,听说社保缴费基数会变,我就赶紧琢磨这事儿。
搞清楚新单位的情况
我这个人比较实在,不喜欢不清楚的事儿。所以一办完入职手续,我就直奔人事部门去。找到负责人事的小伙伴,开门见山就问:“咱们这边社保基数是咋算的?跟我之前公司一样不?”
人事的小姑娘态度挺跟我解释一通。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基数,主要是根据你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来定。但我这不是刚来嘛头一个月还没干满,他们就按我劳动合同上写的工资先给我核一个数。她还强调,这个基数不是随便定的,每年社保局都会公布一个范围,有最低标准也有最高上限,公司必须在这个框框里给我报。
我听大概明白,就是要根据我的实际工资水平来,但也要符合当地的规定。
核对和确认
光听还不行,我还得自己对对。我心里盘算一下,新工作的工资比以前高些,那理论上这个缴费基数也应该高一点才对。人事给我的那个数,跟我自己估摸的也差不多。
具体操作上,没让我跑啥腿。我就是按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这些入职必需的东西。之后的手续,比如去社保局系统里把我加进去,申报新的缴费基数这些,都是公司人事统一去办的。这点还是挺省心的。
不过我留个心眼。发第一个月工资条的时候,我特地仔细看社保那几项,看扣款基数是不是之前人事跟我说的那个数,扣的钱对不对得上。后来好像还收到社保中心的一个什么通知单,我也瞅一眼,确认信息没啥问题。
结果和一点想法
核对下来,确实,新的缴费基数比我之前那家要高。直接结果就是,每个月到手的钱,因为社保扣得多,稍微少那么一点点。
一开始是有点肉疼,毕竟谁不想多拿点现金。但转念一想,这社保基数高,也不是坏事。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些,交得多,理论上以后退休拿的养老金可能会多点,看病报销的额度可能也高点。就当是强制储蓄,给未来的自己多存点保障。
这回换工作调整社保基数的过程还算顺利。关键就是自己要主动去解新单位的政策,搞清楚基数怎么定,然后留意核对一下工资单和社保缴费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没问题。大部分具体的跑腿活儿公司都给代办,咱只要确认好信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