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保单位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基数一样吗?别再搞混了。

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北京这边单位交社保那个基数的事儿。这事儿,以前我也挺糊涂的,后来自己开个小工作室,给人交社保,才算是彻底搞明白点儿。

刚开始弄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你说给员工上社保,那得按照多少钱算?是按他实际工资,还是有个啥标准?我就跑去问管这事儿的朋友,又自己在网上瞎摸索,看各种模模糊糊的说法。

北京社保单位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基数一样吗?别再搞混了。

自己摸索的过程

我以为就是按员工实际挣多少钱来算。比如我给小王开一万块工资,那基数就是一万。后来发现,不是这么简单。

关键在于那个“缴费基数上下限”。 我记得当时查到的资料(具体哪年的记不清,每年好像还微调),说北京这边儿,单位给员工交社保,这个基数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好像是有个最低标准,比如那时候说是六千多块钱?就是说,就算你给员工发的工资低于这个数,对不起,交社保的时候,最低也得按这个六千多的基数来算钱。

然后还有个最高上限。你要是给员工发个五六万的月薪,那交社保也不是按五六万来算,也有个封顶的数,好像是三万五千多?超过这个数的,也就按这个封顶的数来算。

单位实际给员工交社保的基数,是在这个最低和最高范围里头,看员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如果平均工资正好落在这个区间里,那就按实际平均工资算。如果低于最低标准,按最低标准算;如果高于最高标准,那就按最高标准算。

具体操作和感受

弄明白这个上下限之后,我就开始给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申报基数。每年人社局(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或者类似的机构)都会公布新的上下限标准。到调整基数的时候,就得把每个员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算出来,然后对照这个上下限,确定他们今年的缴费基数。

  • 算工资:把员工去年一整年的所有工资、奖金、补贴啥的加起来,除以12个月。
  • 对标准:拿着算出来的月平均工资,跟当年公布的社保基数上下限比对。
  • 定基数:低于下限的用下限,高于上限的用上限,在中间的就用实际平均工资。
  • 申报:把确定好的基数报上去。

这事儿,说复杂也不算特别复杂,但你要是不亲自弄一回,光听别人说或者看条文,确实容易晕。尤其是那个上下限,每年还可能变,就得留意着。

而且单位交的部分和个人交的部分,虽然基数可能一样,但是比例不一样。 比如养老保险,单位好像是承担百分之十几,个人是百分之八?失业、医疗啥的也都有各自的比例。所以算下来,单位要掏的钱,比员工工资条上扣的要多不少。

反正,整个跑下来一遍,自己心里就有数。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给员工解释的时候,也能说明白个大概齐。虽然还是觉得有点绕,但总比两眼一抹黑强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