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这30年工龄,社保缴费的事儿,那可真是一笔糊涂账,得好好捋捋清楚。最近琢磨着快退休了,这养老金能领多少,心里没底,就想着把这社保缴费基数给搞明白咯。
我是啥也不懂,就知道每个月工资里扣钱,说是交社保,具体交多少,怎么交的,完全没概念。后来单位里有老同事退休了,领的养老金差别挺大,这才开始上心。我先是跑了趟社保局,人那叫一个多,排队排到怀疑人生。好不容易轮到我,人家工作人员倒是挺客气,让我去自助机上查,或者在手机APP上查。
这APP查起来是方便,但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头都大了。啥“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个人账户余额”,一堆专业术语,完全看不懂。我就截了图,想着回家慢慢研究。结果,对着手机屏幕研究了一晚上,还是一头雾水。
后来我发现了个笨办法,就是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条翻出来,从最早的开始翻。那时候的工资条,简单得很,就几行字,扣了多少社保,扣了多少医保,一目了然。我就把这些数据,一个个录到Excel表格里,再对照着当时的社保政策,一点点地算。这真是个体力活,30年的数据,几百张工资条,整整花了周末两天的时间,才把个大概的框架搞出来。
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算缴费基数。这玩意儿,每年都不一样,而且还跟当地的平均工资挂钩。有的年份,我的工资高于平均工资的300%,那就按300%来交;有的年份,低于60%,那就按60%来交。我得找到每年的当地平均工资,然后对照着自己的工资,一个个地算。这可把我难住了,上哪儿找这些数据去?
我想了个招,去当地的统计局网站,还有人社局网站,一个个地翻公告,找当年的数据。还真让我找到了不少,虽然不全,但也能凑个七七八八了。实在找不到的,我就去一些论坛或者贴里问,看看有没有大神能提供一些线索。别说,还真有人热心帮忙,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就这样,我一边查资料,一边算数据,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把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给搞清楚了。然后,我再根据社保局的计算公式,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虽然只是个估算,但心里总算有点底了。
这回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上心。
- 第一步: 收集所有工资条,这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数据来源。
- 第二步: 查找历年当地社平工资,可以去当地统计局或人社局网站找。
- 第三步: 根据政策计算每年的缴费基数,高于300%按300%算,低于60%按60%算。
- 第四步: 估算养老金,可以参考社保局的计算公式,或者找专业人士咨询。
我还要提醒大家,社保缴费基数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你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平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社保缴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别像我一样,等到快退休了,才想起来要搞明白,那时候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