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里头有几个老干部要退休了,赶上我负责这块儿,得把他们退休后的社保缴费基数给搞清楚,这可不能马虎,关系到人家的养老钱!
我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啥是缴费基数,怎么算,跟在职的时候有啥不一样?赶紧上网查资料,又翻了翻以前的文件,总算摸到点门道。
我了解到,退休后的社保缴费基数,跟在职的时候还真不一样。在职的时候,一般是根据你上一年度的工资收入来定的。但退休后,这个缴费基数就得根据相关政策来确定了。我找到了一些说法,说是“依据上一年度工资性收入月平均额确定”,还有的说要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看得我更晕了。
为了搞清楚,我先找了几个已经退休的老同事,想问问他们当时是怎么算的。结果,每个人的情况还都不太一样,有的说是按退休前的工资,有的说是按当地的平均工资。这更让我犯难了。后来我想到,政策这东西,肯定是有依据的,不能光听别人说。
于是我就直接去找了社保局的朋友,把我的疑问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他倒是很耐心,跟我解释说,干部退休后的社保缴费基数,确实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定,但一般来说,都会考虑几个因素:一是退休前的工作年限,二是退休前的工资水平,三是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而且缴费基数还会设置一个上限和下限,也就是“保底限高”。
有了这个方向,我就开始着手整理要退休的这几个老干部的资料。我把他们每个人的工作年限、退休前的工资单,以及当地最新的平均工资数据都找了出来,然后对照着政策,一个个地进行计算。这可真是个细致活,算错一点都不行。我还特意咨询了单位的财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住房公积金要不要算进缴费基数里。有的文件说要算,有的文件说不用算。我又去问了社保局的朋友,他说,具体要看当地的政策,有些地方会把住房公积金算进去,有些地方则不算。我赶紧查阅了我们当地的政策,确认了住房公积金是不算在缴费基数里的。总算搞明白了!
经过一番折腾,我总算把这几个老干部的退休社保缴费基数给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把计算过程和依据都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交给领导审核。领导看了之后,也觉得我做得挺细致的,还表扬了我几句。
这回实践,让我对干部退休后的社保缴费基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遇到问题,不能怕麻烦,一定要多方求证,才能把事情做最重要的是,要对老同志负责,让他们安心退休,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