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儿,我对社保这玩意儿真是一头雾水。学校里也没咋教,家里人也就知道个大概,具体自己要怎么弄,真是两眼一抹黑。后来自己一步步摸索,总算是搞明白了,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当时是咋弄的。
刚毕业,找到工作的情况
先说说最省心的情况,就是毕业后立马找到了工作,而且公司还挺正规,给交五险一金。这种情况咱自己不用太操心。
我记得我那会儿入职,人事(HR)就主动找我要了资料。主要就是要了:
- 身份证复印件
- 有时候可能还要户口本复印件(看地方政策和公司要求)
- 一寸照片(办社保卡用)
- 签的劳动合同
把这些东西交给公司人事,他们就会去社保局帮我办好所有手续。之后每个月工资条上会写清楚扣了多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啥的,还有公司对应给我交了多少。自己基本上就是个“甩手掌柜”,公司都给安排妥当了。
关键点就是,一定要确认公司是不是真的给你交了,可以过一两个月去社保局官网或者APP查查自己的缴费记录,心里踏实。
毕业了,暂时没工作或者自由职业
这个情况就比上班的麻烦点儿了,得自己去跑了。我毕业后有一小段时间就是自己瞎晃悠,没立刻找工作,社保就断了。后来意识到这玩意儿挺重要,尤其是医疗保险,万一生病了没保障可不行,养老保险也得连续交才就赶紧去研究怎么自己交。
我的折腾过程:自己缴社保
我得搞清楚我能以什么身份交。打听了一圈,主要有两种方式适合我这种情况(当时我是本地户口):
-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职工社保: 这个就是可以自己交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好处是跟在单位交的接轨,以后退休待遇可能相对好点。
- 缴纳城乡居民社保: 这个门槛低一些,费用也少很多,主要是保基本,包括居民养老和居民医疗。
我当时想着,以后总归要上班的,还是尽量别断了职工社保,就选了第一种,按“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交。
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了:
第一步,我去我们当地的社保局服务大厅。现在很多地方也能在政务APP或者网站上办,但我那会儿还是习惯跑腿,觉得当面问清楚点儿。
第二步,咨询和填表。到了大厅,找到灵活就业窗口,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说我要自己交社保。他们会给一堆表格,告诉你需要准备啥材料。我记得主要就是:
- 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 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因为我是本地户口,外地户口可能政策不一样,得具体问)
- 有时候可能要填个《灵活就业情况登记表》之类的东西
- 一张本地银行的储蓄卡(用来签代扣协议,以后每月自动扣费)
第三步,选择缴费基数。这是个挺关键的事儿。工作人员会给我一个范围,比如去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让我自己选一个数作为缴费基数。基数越高,每月交的钱越多,以后退休拿的养老金也可能越多。我那会儿手头不宽裕,就选了个最低档的基数,想着先交着再说。
第四步,办理登记和签协议。把所有材料和填好的表交给工作人员,他们审核没问题后,就会帮我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登记。然后拿着他们的单子去指定的银行窗口(或者就在社保大厅的银行代办点)签一个银行代扣协议。这样以后每个月社保局就会自动从我卡里把钱划走。
第五步,拿到社保卡(如果之前没有的话)。如果之前上学或者啥时候没办过社保卡,这回他们会一起给办了,过段时间通知我去领卡。
整个过程跑下来,也不算太复杂,就是需要自己花点时间去了解和办理。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符合哪种缴费方式,然后带齐材料去社保局问清楚、办利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找社保代缴公司挂靠。我当时也了解过,就是你把钱给一个公司,他们帮你像企业员工一样交五险(可能还有公积金)。好处是方便,而且五险都能交上。坏处是除了自己要出的社保费,还得给代缴公司一笔服务费,而且得找个靠谱的公司,不然有风险。我当时觉得有点贵,而且自己跑一趟也能搞定,就没选这条路。
总结一下
长大后的社保缴费,如果你有工作单位,那基本不用愁。如果是自由状态,就得自己主动点儿了。要么去社保局办灵活就业,自己交职工养老和医疗;要么交城乡居民社保,保个基本;要么找个靠谱的代缴公司(这个得谨慎)。
不管哪种方式,重点是别断缴太久,尤其是医疗保险。还有就是,各地政策细节可能不一样,最好是直接咨询当地社保局或者上他们的官方网站查,信息最准。我这就是把我当时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刚毕业或者正在迷茫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