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南充社保局官网
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充市社保卡查询系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南充市社保卡查询系统窗口南充市社会保障卡服务指南
1、什么是社会保障卡
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省级、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合作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发行,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社会保障应用功能,以及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应用功能的集成电路(IC)卡,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权益的信息载体。
2、南充市社会保障卡发行情况
南充市于2012年开始发行社会保障卡,取得人民银行总行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卡资质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南充市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卡将覆盖全市所有人口。南充市社保卡实行“首发免费”,首次申领社保卡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社保卡在银行金融领域方面无任何扣费的产生,补、换卡费用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请持卡人放心使用。
3、我市社会保障卡能实现哪些应用
根据四川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5〕124号)要求,我市将重点开展社会保障卡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人事人才、劳动仲裁、公务员管理等人社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在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人社业务领域应用的全覆盖。
4、社会保障卡在就业服务中的应用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失业登记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申请、就业援助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记录、就业失业登记信息查询、就业援助信息查询、就业扶持信息查询、符合享受就业专项资金补贴人员就业创业培训、职业培训实名登记等。
5、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险中的应用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暂按原渠道发放,若已领社保卡,可到当地社保局申请通过社保卡发放,新办理退休人员,各社保经办机构原则上通过社保卡发放。
2017年,所有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缴纳养老保险费、领取养老待遇,办理定期待遇领取资格证,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制度衔接。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017年,所有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缴纳养老保险费和领取养老待遇,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制度衔接。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2017年,全部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领取基本养老金。
(4)失业保险
2017年,所有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办理失业保险相关业务。
(5)基本医疗保险
2017年,所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现社会保障卡定点药店购药、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算、商业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异地就医申请、门诊统筹申请、特殊医疗待遇申请、医疗费用报销申请、医保权益自助查询,以及在医院窗口挂号、通过电话网上预约挂号,通过自助机实现自助挂号、取号、就医一卡通等医疗保险上的所有应用。
(6)工伤保险
2017年,所有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办理定期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7)生育保险
2017年,所有参保人员通过社会保障卡领取生育保险待遇。
6、社会保障卡在人事人才业务中的应用
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在荣誉信息查询、职称证书查询、人事考试报名缴费、人事代理受理业务、人事档案查询、人才服务查询等业务的应用。
7、社会保障卡在劳动关系业务中的应用
2017年,实现申请人凭社会保障卡到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以及查询案件信息;实现举报投诉人能够持本人社会保障卡查询举报投诉案件处理情况和结果;实现工程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农民工工资直接发放到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上。
8、社保卡如何领取和使用
参保人员可通过致电0817-12333、银行社保卡热线、南充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http://scnc.lss.gov.cn)等途径查询个人制卡情况,与制卡银行网点预约领卡,致电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到指定地点即时领取并激活社会保障卡。
9、社保卡激活
社保卡须激活社保功能(即加载医保信息)才能在医院药店使用。需激活金融功能才能当银行卡使用。
激活社保功能方法是:持卡人到药店或社保卡服务大厅刷卡并输入原医保卡密码,社保功能激活程序即完成,原医保卡上所有信息全部加载到社保卡上(一旦启用社保功能,原老医保卡自动失效)。无老医保卡的参保人员应持社保卡到社保卡服务大厅办理的初始密码设置业务。
10、社保卡密码管理
社保卡使用两套密码(社保密码、金融密码)。
持卡人应当在领卡后,及时设置密码。社保密码修改可在社保卡服务大厅或定点医院、药店更改,金融功能密码可凭身份证在社保卡对应银行服务网点或自助机具上更改。
11、社保卡使用常见问题解决方式
(1)参保人员如何查询自己所参加的参保险种?
社会保障卡的卡面是统一标准,参保人所参加的社会保险险种在卡面上不能识别,参保人员可到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核实其参保信息。
(2)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过程出现不能正常使用,如何处理?
参保人员可与参保地医保局联系,核实该卡是否激活,卡内信息与医保业务系统人员信息是否一致,异地就医人员还需核实是否在医保局备案。
(3)参保人员发现社保卡遗失、芯片损坏,如何处理?
若社保卡遗失,持卡人可在南充市社保卡现场制卡点办理挂失补卡业务。若出现社保卡卡面污损、残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在读写设备上读写时,持卡人可在南充市社保卡现场制卡点办理换卡业务。
(4)持卡人发现社保卡社保密码遗忘或者被锁定,如何处理?
社保卡密码遗忘或者连续三次输入错误造成锁卡的,持卡人应到社保卡服务大厅进行密码重置或者解锁。
(5)社保卡领取领卡需要哪些资料?
本人:带身份证原件到银行网点领取社保卡
代领:双方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及委托书
12、何时停止使用老医保卡?
2016年底,原则上完成老医保卡向社保卡的过渡工作。
13、社保卡现场制卡网点
为方便现场办、补卡,我市银行开通了现场制卡点,本人办理需要带上二代身份证原件(代理人办理需要带上被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到相关网点现场办理。
南充市社保卡查询系统相关文章:
1.南充社保卡查询
2.个人社保卡查询
3. 2016年社保查询系统
4.运城社保卡查询系统
5.查询个人有没有社保卡
嘉陵区社保局地址
嘉陵区医保局地址:嘉陵区建业路2号。办公电话0817-3636634咨询。
1、养老保险转入
到参保地社保局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再携带户口本至我局办理转入手续(省内一般账户转移十天内,临时账户转移一个月内,省外转入因需寄纸质资料需4-6月)
2、养老保险转出
在嘉陵区社保局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把缴费凭证交至需转移社保经办机构。
3、军队转入
退伍军人将转移资料交至我局,做好登记。
扩展资料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协议管理,规范各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行为,落实2018年医疗保险有关协议签署相关工作,9月6日,嘉陵区医保局在区政府101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工作会。
辖区内各定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主要领导及区外公立医院医保办负责人约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人社局副局长罗荣丰同志主持。区纪委、区卫计局、区药监局等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杨方军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全区定点医疗机构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强化制度意识;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对规范区内外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作了强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嘉陵区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顺庆区社保局
顺庆区社保局电话号码是08172225291。
社保局的职责范围:
1、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对这些规划和政策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2、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促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负责海外人员在本市就业管理负责本市人才引进的管理;
3、负责促进就业,制定统筹城乡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制定就业支持制度,促进创业就业;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一建立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负责人才服务全国有关工作的有关部门制定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4、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退休政策。制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5、统一制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规定和劳动关系调整政策,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6、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并牵头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负责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和培养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