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社保调整基数 绵阳今年社保缴费基数

本文目录

  1. 绵阳社保调整基数
  2. 绵阳今年社保缴费基数
  3. 绵阳和成都社保基数一样吗
  4. 社保基数有几档
  5. 社保基数与工资不符
  6. 网上怎么修改社保基数

绵阳社保调整基数

绵阳市社保缴费基数由国家和地方规定,包括企业和个人两部分缴费。绵阳市最低社保缴费基数为薪金收入的60%,最高为3倍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绵阳市社保缴费基数是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规定的,主要包括企业和个人两部分缴费。企业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四项基本社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附加保险。个人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四项基本社会保险,以及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附加保险。据规定,绵阳市的最低社保缴费基数为薪金收入的60%,最高不得超过3倍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也就是说,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用应按其实际工资收入计算,而企业则根据职工工资总额计算缴纳社保费用。此外,绵阳市还实行了一些减免社保费的政策,比如对创业企业、困难企业和享受特殊津贴的职工等提供社保费减免或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支持企业和职工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绵阳市的社保基数与其他城市有何不同?不同城市的社保缴费标准和基数不尽相同,具体情况要参考当地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以绵阳市为例,其社保缴费基数参考了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最低为薪金收入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而其他城市的社保基数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职工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绵阳市社保缴费基数是企业和职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关键手段。相信通过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企业和职工将共同推进社保事业的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和其他社会保险关系对象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绵阳今年社保缴费基数

最高缴纳上限:17317元最低缴费基数下限:2697元。以个体就业人员形式参加社保,只能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包含大病互助),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则不能参保了。

一、什么是社保缴费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里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数,它按照上一年度的所有工资性收入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由于地区的月平均工资是会逐年变化的,所以社保的基数也会按照最新的收入水平做出调整,调整时间一般是新的社保年度开始。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和收入的差异,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不同地区略有差别,不同险种也有所不同。

二、社保缴费基数怎么算:

每个人的社保缴费基数,和我们个人的工资收入有关,不同险种对基数上下限的要求不一样。我们以广州的2016年的养老保险为例,缴费基数在2906元——16575元之间,如果工资为2500元,低于最低下限,则缴费基数按最低的2906元算,如果工资高于最高上限,月薪20000,则缴费基数按最高的16575元算,如果工资是6000元,介于最高和最低中间,则按实际工资6000元作为缴费基数。

绵阳社保调整基数 绵阳今年社保缴费基数

不过,实践中,员工的缴费基数是由企业自定的,不少企业会直接采用最低的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的计算方法一般如下: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绵阳和成都社保基数一样吗

法律主观:

确定社保缴费基数的办法: 1、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 2、职工的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失业保险条例》第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

社保基数有几档

社保基数有四档。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中国社会保险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的月平均数作为本年度月缴费基数,其中: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全部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单位的月缴费基数。

职工的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针对用人单位工资发放形式的多种化,职工在确定缴费基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从职工工资中直接代扣代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调税等,应纳入缴费基数。

2、单位以现金或银行存款形式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交通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过节费以及支付高温、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岗位的津贴,应纳入缴费基数。

3、单位通过税后利润提成或分红的办法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应纳入缴费基数。

4、实行底薪制的职工,根据营业额或经营业绩提成取得的收入,应纳入缴费基数。

5、实行业务承包或费用包干,单位不再报销差旅费用的职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应纳入缴费基数。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社保基数与工资不符

法律分析:两者是可以不一致的(符合法律规定):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当事人所地的所有在岗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平均工资来进行确定的;与当事人的实际工资之间存在差距,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保缴费基数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网上怎么修改社保基数

品牌型号:联想小新Pro16 2022款

系统版本:Windows10

软件版本:百度浏览器8.7.5

网上修改社保基数智在社会保险中的缴费基数调整人员板块办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通过社会保险办理

1、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经办系统

登录“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经办系统”,点击进入“社会保险”模块。

2、点击缴费变更申报

进入社会保险后,点击“缴费变更申报”栏目。

3、点击缴费基数调整人员

点击“缴费基数调整人员”板块,输入相应信息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九十条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其追缴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者退还不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