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个人缴纳社保和挂单位 成都个人社保和公司社保有什么区别

成都个人如何购买社保

没有在企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在成都想要个人自己缴纳社保,需要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办理社保费用缴纳,并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及比例缴纳。

一、办理条件:

1、年满16周岁的本市户籍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处于中断缴费状态。

2、年满60周岁后户籍从市域外迁入本市的,须满三年才能办理初次参保。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未办理过基本养老金领取手续。

二、办理所需资料:

1、本人户口簿。

2、就居民身份证。

三、办理地点:

本人户籍所属地的区(市)县社保经办机构服务大厅,及其指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

四、办理时间:

工作日9:00-12:00、13:00-17:00。

五、办理流程:

办理人在排号机领取“个人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号后至指定窗口办理。

扩展资料:

就业困难人员可申请成都市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一、服务对象:

具有成都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灵活就业,且以个体身份参加了我市社会保险的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

1、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

2、毕业后3年内从事灵活就业,且办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

3、市政府确定的其他人员。

二、补贴标准和期限:

我市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标准的70%确定。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初次申报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不含5年)的,补贴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5年,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累计最长不超过3年;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2年;市政府确定的其他人员按其规定执行。已按原规定领取了社会保险补贴(含用人单位吸纳社会保险补贴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其补贴期限相应扣减。

参考资料:成都市人社局-个人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

成都个人社保和公司社保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由公司交的社保叫做“职工社保”;由个人交的社保叫做“居民社保”。

二、险种不同

公司为我们交纳的社会保险就是上面说到的五险;

当我们以个人身份交纳社会保险的时候,只需要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种保险的费用,个别地区个人可交纳失业险。

三、选择不同

公司为职工交纳社保,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要求,对公司来说,与员工约定的自愿放弃社保,不论是何种形式,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而个人投保,全凭个人意愿,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四、交费频率不同

公司为员工交社保,是按月交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不需要个人交纳的,全部由企业交纳。

而个人交社保,大部分都是按年交的。

五、参保截止年限不同

一般来讲,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不再交纳社保,单位女干部一般是55岁,女职工50岁,男性参保人60岁。

六、领取方式不同

企业职工累计交费年限满15年,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累计交费年限不足15年,则可以办理延迟退休或者一次性交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个人交纳的养老保险,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成都市社保缴纳单位和个人的换算

成都市社保缴纳单位和个人的换算

成都个人缴纳社保和挂单位 成都个人社保和公司社保有什么区别

以单位买全社保为准,计算如下所示:

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

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12%;

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

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

而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

举个例子,以工资为6000元/每月,那么其需要交纳的保费为:

医疗保险:6000*2%=120元,单位6000*8%=480元;

养老保险:6000*8%=480元,单位6000*12%=720元; 450

失业保险:6000*1%=60元,单位6000*2%=120元;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6000*1%=60元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6000*1%=60元

公积金:6000*3.5%=210元,6000*3.5%=210元。

因此个人总计为:870元,单位总计为:1650元。

计算的数据可能会与实际的有出入,但计算的方式是这样的.

成都个人社保加公司

这要分情况,如果你分公司有在成都注册营业执照,可以自己在成都社保开户为员工上社保,如果公司在成都没有注册营业执照,可以在重庆的公司为员工上社保,这是按政策解释。另外,如果公司有营业执照你可以把社保业务外包给代理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可以挂在我们公司。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