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前段时间我自个儿琢磨常德这边社保缴费标准的事儿。不是啥大事,但确实费我点功夫才算捋明白,正好记录一下,省得忘,也给可能需要的朋友提个醒。
事情是这样的,我一个表弟,去年不是开个小小的设计工作室嘛就几个人。最近他寻思着得给员工把社保这块正规起来,就跑来问我。我以前在公司上班,都是人事给弄好的,自己也没操心过具体咋算,这下还真把我问住。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我就先上网大概扒拉一下信息,各种说法都有,看得我头都大。什么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还有啥上限下限的。一开始真有点懵。
琢磨半天,我发现得先搞清楚两个关键的东西:
- 一个是缴费基数。说白,这就是个计算社保费用的“底数”。这个数不是随便定的,一般跟你(或者说员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挂钩。但它也不是无限高或无限低,每年都有个最高和最低的线。我查到的那会儿,好像最低是三千多,最高是一万六左右(具体数字每年可能微调,我这只是个大概印象)。如果工资低于最低线,就按最低线算;高于最高线,就按最高线算。
- 另一个是缴费比例。这个就是不同险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自要交的百分比。这个比例是定好的,单位交一部分,个人掏一部分。
单位和个人怎么分担?
这块是重点。我帮表弟理清的就是这个。
简单说,公司出的那部分钱,是用单位的缴费基数(通常是你公司所有员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要承担的那部分比例。而员工自己要出的钱,是用他个人的缴费基数(就是上面说的,跟他自己工资相关的那个数)乘以个人要承担的比例,这部分钱会直接从工资里扣掉。
所以算下来,单位要出的钱是大头,个人出的相对少点。当时我跟表弟一项一项对着算,比如养老保险单位交多少比例、个人交多少比例,医疗保险又是多少……这么一拆解,就清楚多。
灵活就业的咋办?
顺便我也看下,像我表弟这种自己开工作室的,或者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所谓的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跟上班族还不太一样。他们没有单位给出钱,基本上养老和医疗这两块主要的大头费用,都得自己一个人承担。缴费基数也是在那个上下限范围内自己选档次来交,选的档次高,以后待遇可能就好点,当然现在交的也就多点。
反正我前前后后花差不多两天时间,打电话问问在人社局工作的朋友,又结合网上找的那些资料,反复对比确认,总算是把常德这边社保缴费的大致框架给弄明白。主要是搞清楚缴费基数是怎么来的,还有单位和个人各自要承担的比例是多少。帮表弟把他工作室几个人的社保费用给大概算清楚,他心里也有底。
这事儿不算特别复杂,但确实有点繁琐,各种数字和规定得搞清楚。自己亲自走一遍流程算一遍,印象确实深刻。希望我这实践记录对大家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