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每年都得琢磨一回。最近老感觉工资条上的数字有点对不上,琢磨着是不是社保又调?就想着得赶紧搞明白,今年这社保,每个月到底要掏多少钱。
我也没太当回事,就想着大概跟去年差不离。结果刷手机的时候,老是看到新闻说啥北京、上海、天津,好多地方都公布新的社保缴费基数。一看那数字,嚯,上限下限都往上涨不少。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我这儿肯定也跑不。
我就开始找。先是翻翻去年的工资条,想对比一下。找是找到,但那不是去年的数嘛顶多做个参考。不行,还得找今年的准信儿。
然后我就想,这玩意儿咋算的?好像是跟啥上一年的平均工资挂钩。得,这平均工资一涨,咱们这缴费基数肯定也得跟着动。我看新闻里提到几个地方的具体数字,比如北京那边,说单位和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小两千五百块就没?还有上海,看着更高。我心里就嘀咕,那我这儿?
找官方信儿去
光看新闻不行,那都是别的地方的。我就想着得上本地的社保局网站或者啥官方APP看看。捣鼓半天,又是登录又是验证的,总算进去。
找那个缴费通知或者政策公告。你还别说,真让我给翻着。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今年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对比一下,果然,下限比去年高几百块,上限也涨不少。这意味着,就算按最低标准交,也得多掏钱。
我看看具体规定,它那个缴费基数不是固定死的,是在一个区间里头。公司一般是根据你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来申报。不能低于下限,也不能高于上限。
- 养老保险:单位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
- 医疗保险:也是单位和个人一起交。
- 失业保险:这个个人交得少点。
- 工伤保险:这个好像全是单位掏钱。
- 生育保险:现在好像合并到医疗保险里?反正都是要交的。
把这些比例乘以我的缴费基数,一项一项加起来,这才是个人最终要扣多少钱。我拿着计算器大概按按,心里大概有个谱。比去年一个月确实多几十块,一年下来也小一千。
最终确认
不过最准的,还是等这个月工资条发下来。到时候白纸黑字写着,扣多少钱,一目然。前两天刚发,我赶紧仔细对一遍,扣款数额跟我自己算的差不离。行,心里踏实。
虽然每个月多交点有点肉疼,但想想这也是给自己将来攒保障。尤其是养老和医疗,以后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只能这么安慰自己。反正这事儿算是搞明白,今年这社保月月交多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