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提升缴费分录:我的实操记录
事情是这样的,月初的时候,人事那边发来通知,说是咱们公司员工的社保基数要调整,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每个月做账的准确性。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研究这回调整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我得搞清楚具体调整哪些人的基数,以及调整的幅度是多少。拿到人事给的调整明细表,我仔细核对,把每个员工的调整前后的基数都记录下来,方便后续计算。
就是关键的算账环节。因为社保是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所以调整基数后,单位和个人需要补缴的金额都要分别计算清楚。我先用Excel表格,把每个员工的单位和个人应补缴的社保金额算出来,公式很简单,就是(新基数-原基数)对应的社保费率。
计算好补缴金额后,就开始做分录。这里要分两步走,先计提,后缴纳。
计提的时候,我遇到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人员部门不同,所以计入的科目也不同:
对于管理部门的员工,补提的部分,我借:管理费用—社保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
如果是生产车间的工人,那就要借:制造费用—社保费,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
销售部门的员工,当然是借:销售费用—社保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
这样做的好处是,费用归属清晰,方便月末结账。
缴纳的时候,就涉及到个人承担的部分,这部分钱是从员工工资里扣的: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单位承担部分+个人承担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这样处理,就把单位和个人承担的社保费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
实际操作中,还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员工可能离职,或者社保关系转移,这些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还把这回调整的整个过程和分录都详细记录下来,作为备查资料。毕竟社保这块,马虎不得,万一以后税务局来查,也能有理有据地说清楚。